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治社会 >

信用卡“养卡”套现乱象调查(3)

2020-07-06 19:21来源:法制日报浏览:手机版

  2019年11月,广发银行发布的《95后人群信用卡消费场景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在互联网+新业态的影响下,互联网消费信贷快速崛起。各大电商推出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如蚂蚁花呗、京东白条、任性付等因其申请门槛低、手续简单、使用便利等特点,深受热爱网购的年轻人喜爱,是许多“95后”首次尝试信用消费的产品。
  在资本、金融科技的鼓励下,中国消费信贷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发展,各类信贷机构也倾向于将更年轻的、相对缺乏稳定收入来源的“Z世代”年轻人作为业务扩张的对象。
  信息服务公司益博睿认为,互联网消费信贷机构直白地宣扬“长尾客户”“次优客户”的概念,引导信贷机构降低贷款门槛、下沉客群;同时,共债问题也日趋严重。为延缓风险爆发,部分机构通过贷款重组、借新还旧等方式掩盖存量风险。
  “在信用卡使用过程中,消费者主要的问题是对信用卡不了解,如年费是否交付、拖欠年费的后果等。因此,消费者在申请、使用信用卡时,应充分了解信用卡计结息规则、账单日期、年费/违约金收取方式等信用卡相关信息。此外,消费者在申请信用卡时被过度地收取个人敏感信息,甚至是个人的隐私信息。”中国政法大学金融创新与互联网金融法制研究中心主任李爱君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发放信用卡时主要存在发放信用卡的风控问题、对消费者的风险提示问题以及还款提示问题等。
  尹振涛也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说,当前,个人在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风险和违法消费的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一些年轻人群体中,出现了个人杠杆快速上升的现象,他们借助“以卡养卡”的方式,通过办理各种机构的信用卡来交替还钱。
  “这种现象在当前非常明显,它不仅会加速个人杠杆的上升,还会增加违约风险的概率。另一个问题就是围绕信用卡的犯罪,这主要集中在利用信用卡套现的问题上。”尹振涛说。
  增强防范综合治理
  加大监管执行力度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普遍出现发卡量和交易额下降、逾期率升高的现象。
  多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称,短期内,信用卡贷款仍处在风险暴露期,不过无论是发卡量还是交易额,目前均在稳步恢复过程中。与此同时,为应对疫情影响,多家银行一手加大力度促刷卡消费,一手加快恢复催收产能。
  事实上,银行对风险更加敏感,近期多家银行开始采用封卡、降额等手段来严控风险。
  近日,多位信用卡持卡人“吐槽”称,近期收到了银行发出的降额通知短信,涉及银行包括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
  有业内人士称,目前,各大银行均在加强全流程风险管控,一般不存在信用卡大面积或突然降额的情况。不过,作为常态化的风控举措之一,银行会定期对一些高风险客户进行额度调整,并实施更为审慎的新客户准入策略和提升催收效能。
  对于此次银保监会消保局关于正确使用信用卡的风险提示,李爱君认为,主要是由于信用卡领域的投诉集中爆发。
  李爱君具体分析称:首先,信用卡发放机构对申请主体的审查和风控流于形式,过度依赖刑事责任的阻吓来作为风控手段,没有认真审核申请人的资信状况和还款能力;其次,一些发卡银行单方面调整信用额度,对服务收费事先告知提示不清晰;第三,一些发卡银行开展信用卡优惠活动设置霸王条款,单方面改变活动规则,不能兑现优惠待遇,引起消费者不满;第四,一些发卡银行存在告知义务履行不到位、营销宣传不规范、发卡管理不规范、外包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此次的风险提示主要是针对风险消费和违法消费这两个突出问题,是为了引导普通金融消费者合理使用信用卡,包括杠杆的控制和理解信用卡本身的功能,即它是一种分期消费支付的功能,而不是投资理财的功能,更不是一个借款的功能。”尹振涛说。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