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婚恋平台违规失信乱象丛生 网络交友如何避开“甜蜜陷阱”(2)
来自陕西省的王丽(化名)今年32岁,经常被家里催婚。她曾于2016年注册了婚恋网站的账号,遇到了让她痛苦至今的男子。 “他叫刘军(化名),和别人不一样,他不和我提钱,很照顾我,和他聊天时我感觉很自然。”王丽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或许正因为如此,再加上刘军的疯狂追求,她对刘军产生了信任,最终答应了他的求婚。 但王丽没有想到,在他们准备婚房时,刘军的妻子找到了她。原来,刘军已有家庭,还有一个正在上初中的孩子。 “可我根本不知道他是一位已婚人士,婚恋网站的资料显示他是单身未婚,刘军也曾坚称没结过婚。”王丽对于刘军的欺骗和网站上的虚假信息痛苦不已。后来,刘军彻底消失了。 正在某大学就读硕士研究生的李红(化名)也遇到过婚恋骗局。 2019年12月,李红在社交App探探上遇到一个头像比较帅气的男子,是她喜欢的类型。当对方询问是否可加微信好友时,李红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一天后,李红发现,对方的头像照片可能不是他本人的。当她说出自己的疑惑后,对方回复称是别人用了他的照片。两个多月后,该男子向李红表白,李红同意了。今年4月,该男子称自己的手机丢了,没钱买手机,向李红借3000元买手机,并承诺一定会还给李红,而在李红借给他钱的第二天,他就把李红拉黑了。 “3000元对一个学生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是我近3个月的生活费。钱被骗了之后,我也不敢告诉父母。”李红说,从那时起,她就不敢相信别人了。 免责条款转嫁风险 疏于管理真实存疑 谈及婚恋骗局频发的原因,湖北瀛楚(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显显说,一些人因轻信虚假信息,轻则被骗财,重则被骗色,更有甚者还因此搭上了性命。这些骗局频繁发生有几点原因:首先,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繁忙、交际面窄、经济压力大、缺乏可信有效的联谊交友渠道,使得大量的单身男女具有“脱单”需求。 “其次,婚恋网站或交友平台疏于管理,导致虚假会员信息泛滥,使诈骗分子有机可乘;最后,我国现阶段关于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缺乏针对网络征婚诈骗的相关条款,比如注册会员维权的法律依据、婚恋网站或交友平台的责任承担与赔偿方式等,这导致用户在遭遇网络婚恋诈骗后,难有适用的法律予以维权,导致婚恋网站更加有恃无恐。”张显显说。 在北京市京鼎律师事务所主任张星水看来,婚恋网站和交友平台的内容几乎都是“免责条款”,将风险责任转移给消费者,所以消费者一旦遇到婚恋骗局,往往维权困难。但正因为婚恋网站或交友平台上很多用户的信息不完整和不真实,导致其他用户遇到诈骗时无法提供犯罪分子的信息,维权步履艰难,也无法向相关平台追责。 据张星水了解,许多婚恋网站和交友平台疏于管理,以盈利为目的,更有甚者,很多平台为了留住用户甚至以虚假信息吸引消费者,照片是假的,个人信息也是假的,从而导致虚假会员信息泛滥,让诈骗分子有可乘之机。“虽然现在许多婚恋交友平台的注册用户都提供了身份认证信息,但是在某些网站上,用户使用模糊和虚假信息依旧存在,有些甚至就是平台内部自己操作提供虚假信息以吸引、欺骗消费者。” 平台整肃刻不容缓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中国每年25万人死于自杀 系青壮年人群首位死因 09-11
- 16年的不懈追踪 一起“骨头案”终执结 06-08
- "开家军"恶势力团伙以"开"字纹身 聚众斗殴寻衅滋事 02-12
- 警方预警:近期,这几类通讯网络诈骗案件高发 05-04
- 冒充专家免费体检推销“保健品”23名被告人因犯诈骗罪入狱 01-22
- 那一抱 引发的悲剧……25岁男子被打进ICU 07-26
- 丁智勇到哈尔滨调研农村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09-05
- 男子穿旭日旗T恤参加泰山登山节惹众怒遭"围攻" 09-08
- 已婚男子以婚恋之名诈骗30余万被公诉 04-24
- "专业讨债队"骚扰纠缠借款人 5人寻衅滋事被判刑 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