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前沿 >

奔跑吧,中关村!——写在习近平总书记率领中央政治局到中关村集(4)

2018-10-02 17:14来源:新华社浏览:手机版

  曾是中关村四大电子商品卖场之一的鼎好大厦,如今大部分已被升级改造,充满科技感的孵化机构取代了卖鼠标、卖光盘的“小摊位”。目前,中关村有2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490多家创投机构、500多家协会联盟等,助力科技成果产业化。
  2018年1至7月,中关村平均每天新设立科技企业92家。2017年中关村示范区内共发生股权投资案例2584起,占全国股权投资案例总数的近三分之一,是全球风险投资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3D打印金属技术“是否可以投入应用、是否可以服务其他领域、产业化如何”这三个问题正是中国工程院王华明院士近些年持续攻关的重点。
  5年来,王华明院士团队从可以打印投影面积5平方米的零件,到可以打印投影面积超过16平方米的零件,相关技术在飞机、运载火箭及卫星等领域都有新应用。
  目前,中关村初步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智能制造和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交通、新兴服务业等六大新兴产业集群,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超过2万亿元。
  “中关村发展效率高、人均产出高、能耗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表示,中关村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的路子,成为支撑北京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2017年,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已发展至2.2万家,企业总收入5.3万亿元,实现增加值7352亿元,总收入和增加值均达到2013年的1.7倍。
  在互联网技术大发展和“双创”热潮推动下,中关村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快速发展,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新路径,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能。
  区域发展辐射源,全球影响新高地 —— 5年来,中关村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凸显,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午后的中关村,咖啡厅、孵化器以及各种联合办公区里,一场场“双创”活动紧锣密鼓地进行。一直到后半夜,一栋栋高耸的办公楼中依然灯光明亮。
  中关村的创投咖啡里有“创业因子”。
  2013年,刘循序在即将到来的创业大潮里看到机遇。依托首钢集团,他成立了一家创业服务机构——北京创业公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之初的创业公社只有1700平方米,团队也就三四个人。
  “永远有干不完的活儿,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一样:白天开会、讨论、调研,凌晨1点开始做材料,早上7点进行核校,8点装订成册。”刘循序介绍。
  通过5年的努力,6000余家创业公司在创业公社里成长壮大,创业公社的创业服务已经延伸到天津、唐山、长春、哈尔滨、厦门等城市,中关村的“创业因子”正辐射全国。
  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进建设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合作园区,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超过6100家,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园区链和产业链。
  2017年,中关村管委会、天津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厅,共同印发实施《发挥中关村节能环保技术优势 推进京津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方案》。三地政府共建合作机制,中关村的“环保技术解决方案”直指京津冀地区的环保难题,促进企业在环保领域升级转型。
  赵弘认为,中关村已成为中国技术创新的源头,众多企业总部研发和制造分离的发展模式充分释放了辐射带动作用。全国各地的中关村分支机构,不仅带来技术、模式的复制和辐射,还推动了制度的创新。
  2017年,中关村技术合同成交额3549亿元,占全国近三分之一。中关村与其他地区共建24个合作园区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实现了技术输出、政策输出、品牌输出。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