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大违法退市办法补监管“短板” A股谋重构健康生态(2)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上述安排的目的是形成全面监管威慑,不留死角,督促上市公司依法依规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维护中小投资者根本利益。 完善多元化退市指标 重构A股健康生态 作为全球第二大规模的股票现货市场,沪深股市截至3月9日共拥有3517家上市公司,总市值接近58万亿元人民币。 在体量稳步增长的同时,A股市场长期以来面临“新陈代谢”机制失灵的尴尬。wind统计显示,自2001年PT水仙首开退市先例以来,17年间除部分被吸收合并而退市的公司,仅有57家上市公司告别A股。 退市机制不畅,不仅催生了“僵而不退”的乱象,也导致了股市定价体系的扭曲,影响了资源配置功能的正常发挥。 伴随新股发行步入常态化,证券市场监管呈现全链条从严态势。近两年间,一系列规则相继出台或调整。 2月末,证监会发布《关于IPO被否企业作为标的资产参与上市公司重组交易的相关问题与解答》,明确“对于重组上市类交易(俗称借壳上市),企业在IPO被否决后至少应运行3年才可筹划重组上市”。按照“最IPO标准”监管借壳交易,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入口关”趋严的同时,对于改革退市制度、疏通“出口关”的呼声也日渐高涨。 事实上,近年来退市制度经历了多轮改革。截至目前,市场化、多元化的退市指标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其中包括净利润、净资产、营业收入、非标审计意见等财务性指标,以及股票成交量、股票收盘价等交易性指标。 在此基础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相关规则的明确,将通过健全合规性退市指标,进一步完善多元化退市指标体系,从而弥补退市制度改革的“短板”。 值得注意的是,新一轮改革将重大违法退市的规则制定权赋予两大交易所。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切实承担起退市决策主体责任,将重大违法行为是否影响上市公司上市地位作为规则制定的考量重点,按照从严原则,明确具体标准,落实配套程序机制。 在此之前,沪深交易所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方面均已有所实践。2016年,涉及信息披露重大违法的*ST博元黯然离场,成为A股历史上首家因重大违法被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次年,欣泰电气创下欺诈发行强制退市首例。 从首发上市到并购重组,从定向增发到减持,直至关系到优胜劣汰机制发挥的退市。覆盖证券市场全生命周期的各项改革一脉相承、相辅相成。而已然上路的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有望通过让重大违法公司付出丧失上市地位的代价,激活A股“新陈代谢”机制,推动其重构健康生态。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已婚男子以婚恋之名诈骗30余万被公诉 04-24
- 那一抱 引发的悲剧……25岁男子被打进ICU 07-26
- 冒充专家免费体检推销“保健品”23名被告人因犯诈骗罪入狱 01-22
- 中国每年25万人死于自杀 系青壮年人群首位死因 09-11
- 16年的不懈追踪 一起“骨头案”终执结 06-08
- 男子穿旭日旗T恤参加泰山登山节惹众怒遭"围攻" 09-08
- 丁智勇到哈尔滨调研农村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09-05
- "专业讨债队"骚扰纠缠借款人 5人寻衅滋事被判刑 08-07
- 警方预警:近期,这几类通讯网络诈骗案件高发 05-04
- "开家军"恶势力团伙以"开"字纹身 聚众斗殴寻衅滋事 02-12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