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该吃的饭往往都是“局”
俗语说,“不出正月都算年”。虽然,春节已过,但走亲访友依然免不了要应酬,然而,如果不注意,没准在某些酒桌上推杯换盏之际,你已经被盯上了!或者是被别有用心的人盯上,或者是被群众和纪检监察机关盯上。 饭局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从座位排放到上菜顺序,从谁先动第一筷到什么时候可离席,都有讲究。吃顿饭本无可厚非,但一些饭局明显目的不纯,真成了布好的“局”: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吃喝,也非维系感情的必需,背后很可能吃的是公款,也可能隐藏着借助饭局搞小圈子、拉山头、谋情、谋事、谋权的影子。 于是,在党员干部之间、上下级之间、官员与商人之间,慢慢衍生出各种名义的接待、宴请、聚会等“吃喝风”;正风肃纪高压之下,地点也由高档饭店、私人会所向单位内部食堂以及具有私人会所性质的高档住宅等转换,所谓“不吃公款吃老板”……推杯换盏之间,不知不觉打湿了脚下的“鞋”。 近年来,“倒”在饭局上的干部不在少数。有鉴于此,有媒体总结出20种坚决不能去和需要提高警惕的饭局,包括不准参加公款宴请、不准接受企业安排的吃请、不准到企业搞变相吃喝、不准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安排的吃请等。每一种饭局都有现实对应。比如新疆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党委书记、副大队长赵加洋和副大队长张春江、总工程师冯昌荣、副大队长石玉君,先后两次接受单位项目承建商安排的宴请等。自治区地矿局党委给予4人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去赵加洋现任职务,取消冯昌荣和石玉君正处级领导干部考察对象资格。 严是爱,宽是害,以铁规管住嘴是防范党员干部、公职人员陷入“局”中的好方法。有鉴于此,首先党员干部要加强自我防范、自我约束的意识,不要因为一顿饭丢了饭碗,因为一壶酒后悔一辈子,更不要意图挑战组织和群众的监督能力。当然,扫除沉疴积弊、不断除旧布新,各级党组织不仅要加强监督,对可能犯糊涂的及时扯袖、提醒,乃至大喝一声、猛击一掌,更要对敢于顶风而上者,动真碰硬严肃查处、点名道姓公开曝光。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对领导干部来说,除了工作需要以外,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饭。省下点时间,多读点书,多思考点问题。”面对形形色色的饭局,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要问自己三个问题:“谁买单、和谁吃、在哪里吃”,如此,对目的不纯的饭局坚决说“不”,才能做到不触电、不嘴软,也不会栽在因“饭”而设下的“局”里。(鱼予) (责任编辑:韩佳欣) |
- 善南分局主动服务 为企业发展助航 07-22
- 我国将建留守儿童信息系统 以期实现精准关爱 09-25
- 湖北摧毁一大型涉黑社会性质组织 04-13
- 安徽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会议 李锦斌李国英分别作批示 02-04
- 北京警方2018年刑拘涉毒嫌疑人1246名 01-20
- 中越海关联合查获8.25吨走私穿山甲鳞片案 08-01
- 钢铁战士”是怎样炼成的? 记武警陕西省总队咸阳市支队八中队二 08-27
-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党组成员王舟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 05-15
- 公安部拟修改规定明确群众拍照举报交通违法行为可作为处罚证据 11-02
- 浙江召开公安系统功模表彰大会 车俊袁家军看望公安功模 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