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报道 >

33个学位授权点被要求限期整改

2020-05-08 16:32来源:法制日报浏览:手机版
  学位授权点全面“体检”结果公布 33个学位授权点被要求限期整改
  核心阅读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将根据评估暴露出的质量问题,加强对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培养环节的监督和指导,完善学位授权点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督促学位授予单位强化质量保障主体责任落实。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下发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结果:8个学位授权点抽评结果“不合格”,33个学位授权点抽评结果为“限期整改”。
  令人惊讶的是,在单位自我评估为“不合格”的学位授权学科中,竟然有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名校在列。毋庸置疑,丧失前进的动力,这种不利于教育质量提高的做法必将导致被淘汰。打破学位授权点终身制,绝不是一句口号而已。
  打破学位授权点终身制
  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并启动首轮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
  根据《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合格评估每6年进行一轮,分为学位授予单位自我评估和教育行政部门随机抽评两个阶段。
  “其中主要阶段是自我评估,为每轮合格评估的前5年,学位授予单位根据有关规定自主制订方案并开展评估工作,重在自我查找和诊断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中的问题,落实质量保证主体责任,自我约束、自我提高。”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教育行政部门随机抽评是在每轮合格评估的最后1年,博士学位授权点抽评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委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和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进行评议;硕士学位授权点抽评由各省级学位委员会组织实施。军队系统学位授权点的合格评估由军队学位委员会组织实施。
  评估,与质量密切相关。正如上述负责人所说,质量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正是为构建以学位授予单位为基础,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参与的质量保障体系框架,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
  “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质量监管的重要举措,是对现有学位授权点进行的全面‘体检’,主要目的是推动学位授予单位建立自我评估制度,保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基本质量,打破学位授权点终身制。”这位负责人说。
  以首轮评估为例。截至2018年11月,相关学位授予单位完成自我评估。2019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启动了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抽评工作,对自评结果为“合格”的学位授权点按一定比例进行抽评,共抽评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现有学位授权点2292个。
  教育部披露的信息显示,通过评审并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批准,2251个学位授权点抽评结果为“合格”,8个学位授权点抽评结果为“不合格”,33个学位授权点抽评结果为“限期整改”。
  个别名校自我评估“不合格”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联合发布的《关于下达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结果及处理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学位授予单位自我评估结果为“不合格”的学位授权点名单中,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重点院校名列其中。
  其中,山东大学世界史、生态学、工程力学3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已完成整改,2020年根据有关安排将接受复评。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