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进展!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现洞熊化石(2)
洞熊研究还为北京人生活年代的研究提供了新证据。江左其杲介绍,洞熊从杂食向素食方向演化,其演化速度极快,尤其是牙齿结构的演化。欧洲学者根据不同的种群及其时代对应,可将洞熊演化时间分辨率精确到10万-20万年。也就是说,每过10万-20万年,洞熊的形态演化积累就达到足够程度使学者能从化石形态上区分出演化阶段。这样就可根据洞熊形态推断遗址形成年代。 “根据这种对比,周口店洞熊演化水平和欧洲MIS17-13(海洋同位素阶段,对应距今50万-70万年)的洞熊相当。而现在的大型食肉目动物,很多分布都遍及欧亚大陆两端,如狼和棕熊,体型更大的洞熊迁徙速率应该很快。因此周口店猿人遗址所处年代很可能也对应这个时间段,即介于距今50万-70万年之间。”江左其杲说。 ■ 对话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生江左其杲 最开始不抱期望 发现时“兴奋地叫出来” 新京报:平时主要的研究方向和领域是什么? 江左其杲:平时的研究方向是以熊科为核心的食肉目动物的演化。除熊科外也研究狼、獾等动物的演化。周口店是我所在的中科院古脊椎所发家的地方,虽然经过抗战动乱丢失了大量标本,但仍然是中国第四纪最重要的化石研究地点。 新京报:这次发现前,经过了哪些前期研究工作? 江左其杲:这次洞熊研究成果得以发表,前期工作非常漫长。由于抗战原因,周口店的化石标本丢失了很多,保存下来多放在木箱里,散落在研究所库房,因此对周口店标本的整理是研究的基础。我大四时开始和标本馆老师一起系统整理食肉目化石,一年多时间里,从库房整理出这些化石。算起来到现在已经4年了。 最开始虽然希望能找到有洞熊的证据,但其实并没抱什么期望,因为当时学术界普遍观点是认为中国没有洞熊存在,我还是受到这种观点影响,认为周口店地区可能只有棕熊。 牙齿残段体现出典型洞熊特征 新京报:最终这个结果是如何发现的?当时第一反应是什么? 江左其杲:第一件明确的洞熊标本是我大四毕业后,暑假在所里实习,在库房里整理标本时找到的。大四时我曾重点对地下库房和小汤山库房的标本进行整理,整理出不少大型熊类的化石,但没有一件标本展现出典型洞熊特征,其实内心已觉得周口店可能真没有洞熊存在。而发现的第一件标本保存了三颗未磨损牙齿的下颌残段,洞熊最容易识别的特征就在牙齿,这三颗牙齿又正是最具鉴定意义的,体现出典型的洞熊特征。 我当时兴奋地都叫了出来,可以说是完成了一个夙愿。之后继续整理又发现一套掌骨,明显比周口店地区棕熊更粗壮,也符合洞熊特征。现在回想起来,最关键的还是发现了那第一件标本,使我们确信周口店地区有洞熊。 怀着这样的信念,我们重新审视了已经整理出的每一件标本,后来我又到捷克国家博物馆进修,专门研究了欧洲的洞熊标本,最终确认还有几件一开始不确定归属的标本也属于洞熊。 去年,我到捷克国家博物馆拜访了Jan Wagner博士和他们博物馆的大量洞熊馆藏,经过详细对比研究确认了周口店洞熊的演化水平。 下一步将研究洞熊生态习性 新京报:之后将开展哪些后续研究? 江左其杲:这次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周口店洞熊的归属、演化水平高低问题,接下来我们计划对周口店洞熊的生态习性进行研究,通过牙齿磨痕等确定周口店洞熊的食性和欧洲洞熊是否存在差异。除此之外,还将逐步发表周口店地区存在的另外两种熊类,棕熊和黑熊的相关研究。 新京报:目前大众对古生物领域了解较少,如何提升大家的认知和兴趣? 江左其杲:现在古生物科普工作主要集中在恐龙方面,因此大众对古哺乳动物了解很少。要提升古哺乳动物对大众的吸引力,还要多靠研究人员多宣传,多做科普工作。现在我们所新出的成果,一般都会写一些专题科普文章,发表在古脊椎所或中科院微信公众号。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搜索公众号“中科院古脊椎所”和“中科院之声”阅读。(记者 周依)(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为辖区无证摊贩开绿灯 这场街角巷落的微贪腐案尘埃落定 07-07
- 把认罪认罚从宽作为“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抓紧抓实 05-30
- 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03-08
- 江西广播电视台原副台长张晓建被开除党籍 04-16
- 天津市场监管部门针对权健涉嫌虚假宣传进行立案调查 12-29
- 阳泉市检察院对假酒销售商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12-23
- 香港各大政团社团一致谴责激进示威者围堵香港中联办暴行 07-22
- 宠物殡葬行业问题多 宠物墓地回避是否有资质问题 04-13
- 步长董事长女儿花巨资上斯坦福?董秘:以公告为准 05-03
- 侵华日军“513”部队首被发现 日本老兵:主做细菌研究 06-03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