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印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慢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2)
2.糖尿病。对签约贫困人口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和面对面随访。对连续2次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者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者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协助其转诊到上级医院,并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3.结核病。对签约贫困人口疑似结核病患者开展鉴别诊断,填写“双向转诊单”,并推荐其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结核病检查,督促其及时就医。对确诊的结核病患者,开展推介转诊、入户随访、督导服药和结案评估。对停止服药患者转诊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治疗转归评估,2周内进行电话随访确认。签约服务期间如发现患者从本辖区居住地迁出,要及时向上级专业机构报告。 4.严重精神障碍。对确诊的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当按要求及时建立或补充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并录入信息系统。对纳入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至少4次随访,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并开展分类干预。对病情不稳定患者,协助转诊到上级医院,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 5.其他慢病。针对患有其他慢病的签约贫困人口,结合服务能力和条件,参照国家和地方文件规范提供相应的医疗卫生服务。根据慢病患者病情,通过就诊、入户等方式,每年至少安排一次面对面随访,询问病情,检查并评估心率、血糖和血压等基础性健康指标,在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提供健康指导,做好随访记录,并同步更新居民健康档案。 (三)密切联系,加强健康教育和政策宣传。家庭医生团队要加强对签约贫困人口的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资料、健康教育宣传栏、互联网等媒介,开展健康知识传播和健康生活方式引导,宣传和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提升贫困人口健康素养。要及时、准确告知签约贫困人口健康扶贫相关政策,确保相关患者知晓政策、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组织推进,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负责技术支持和指导。各地要按照中央统筹、省(区、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体制,加强组织领导,将贫困人口慢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纳入脱贫攻坚、落实健康扶贫工作的领导责任制,明确并落实部门责任。各地相关部门要细化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二)制定实施方案。各地要按照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订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明确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要精心组织实施贫困人口慢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统筹做好政策衔接、资金安排、人力调配等,确保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落实到位。 (三)落实保障政策。各地要明确签约服务费标准,签约服务费中需签约居民个人承担的部分,要明确补偿渠道,适当减轻贫困人口经济负担,提高其签约积极性。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充分发挥医保资金的杠杆作用,实行差异化的医保支付政策,通过降低起付线、连续计算起付线、提高转诊住院报销比例等措施,引导签约贫困人口到基层就诊,降低贫困人口慢病患者负担。对报销后自付费用仍有困难的患者,要及时落实相关救助政策。合理调配资源,保证贫困人口慢病签约患者的用药需求,加快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二级以上医院用药衔接,在“合理、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对病情稳定、依从性较好的贫困人口慢病签约患者,可酌情延长单次配药量。对下转的患者,可根据病情和上级医院医嘱延用上级医院处方。 (四)加强信息管理。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负责贫困人口慢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数据的监测和管理工作。各地要加强贫困人口签约对象数据信息的动态管理,指定专人负责上报辖区内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信息(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网址:https://www.jkfpsj.cn)。鼓励各地利用信息技术加快签约服务智能化应用,搭建家庭医生与签约贫困人口在线交流互动平台,提供在线签约、预约、咨询、健康管理、慢病随访、报告查询等服务。针对不同服务需求、季节特点、疾病流行等情况,定期向签约贫困人口精准推送健康教育资讯。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开展2017年世界避孕日主题宣传周活动的 11-15
- 北京首设网站联合辟谣平台 08-30
- 关于做好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局属管医院参加属地公立医院 07-06
- 代表委员期待:减免税收,扶持小微文化企业 03-09
- 中西文化交流掀开新的篇章 12-15
- 文化部信息中心赴成都调研文化信息化工作 11-29
- 中法将举办300余场活动纪念建交50周年 01-21
- 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迎来收获期 10-29
- 央视快评:以英烈精神砥砺奋进力量 10-01
- 中央财政未来3年投百余亿元保护传统村落 05-04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