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政法工作 > 检察院 >

中央环保督察完成督察全覆盖 各地整改情况如何(3)

2018-01-18 13:23来源:光明日报浏览:手机版

  4.并非“一刀切”,不能“一阵风” 
  企业停工停产是否存在“一刀切”,督察整改会否出现“一阵风”……中央环保督察开展两年来,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引发了外界的一些担忧和质疑。 
  由于追责严厉,个别地方为了应对中央环保督察,开始搞临时突击,不仅让正常排污的合法企业限产停产,还关闭了一些涉及民生的小项目,引发社会高度关注。“这种‘一刀切’式执法,表面上看是严格执法,实际上既反映了个别地方长期没有严格执法、累积的严重环境问题,也反映了某些地方官员为了自保,防止被追责的‘防御性’动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分析道。 
  对此,刘长根表示:“中央环保督察期间的企业停工停产情况,都是依法依规确确实实需要停产和整改的,都是群众反映特别强烈且无法整改到位的。对那些不分青红皂白就采取紧急停产、停业等简单粗暴方式应对督察,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的,我们在督察中也会坚决予以纠正。” 
  如何通过中央环保督察建立长效机制、不让成效打折扣,这一问题至关重要。督察组入驻时“立行立改”,督察组撤走后是否就“一切如故”了呢?针对外界对环保督察整改会否只是“一阵风”的质疑,刘长根的回答颇为坚决:“在制度设计上不达目的绝不松手,绝不能把督察变成‘一阵风’。” 
  他坦言,环保督察之初,一些地方确实存在少数反弹的问题,国家环保督察办对此想了很多办法,“比如采取清单式调度,将整改内容分为多个方面,组织督察局对地方整改上报情况进行核实,采取警告、提醒以及更加严厉的措施督促整改”。 
  前不久,环境保护部6个区域督查中心更名为区域督察局。据记者了解,此次转制是“双转”:一是由“中心”改为“局”,由事业单位转为行政单位;二是由“督查”转为“督察”,可以更好地承担中央环保督察任务,进一步聚焦“督政”职能,构建形成“一办六局”环保督察主体力量,形成专业化的督察队伍。 
  对于中央环保督察下一步的工作部署,外界颇为关注。据刘长根透露,2018年环境保护部拟对首轮督察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此外,针对重点地区大气污染、重点城市黑臭水体污染以及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环境保护部将组织开展机动式、点穴式专项督察,为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强大助力。(本报记者 张蕾)(责任编辑:韩佳欣)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