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马官员频现"虚伪忏悔录":有人大打虚假感情牌(2)
一名纪检监察系统工作人员表示,接受组织审查期间,被审查人要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对照理想信念宗旨进行深刻反省,然后写出忏悔和反思材料。部分党员干部因各种原因和心态问题,导致忏悔录中出现了大量“套话”。 他们在忏悔录中自我剖析时几乎是同一个模式:没有加强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没有加强学习和严格要求自己;没有把握党组织对自己的提醒和挽救。尽管这些原因的剖析都有道理,但许多党员干部对自身权力为何失去监督,为何没守住腐败防线等原因却谈得很少,有些人甚至完全没有分析。 一是希望减轻罪罚。一名纪检监察系统工作人员分析认为,部分违法乱纪的党员干部将忏悔录当作“救命稻草”,在忏悔录里展现良好的认罪、悔罪态度,渴望争取司法机关减轻处罚的机会。正因为夹杂着这些功利因素,他们在忏悔录中表达的感情不够真实,出现了“雷人”语言或“套话”。有的落马官员甚至声称自己“不懂法”“法律意识淡薄”等,其真实目的是企图逃避党纪国法制裁。 一位办案人员说,为了博取同情,美化形象,不少落马官员往往在忏悔录中花大量篇幅谈自己最初如何廉洁奉公。一所高校的原基建处长,在一篇仅千余字的忏悔录中,不惜以二三百字篇幅阐述自己当初如何“努力工作”、如何“拒绝他人钱物、吃请”。 二是干部“低能现象”出现。长期身处某种话语体系里,习惯于“权力代办”,出门有公车,讲话稿有秘书……使得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低能现象”,养成了满嘴“套话”的话语习惯。因此,在忏悔录中,一些违法乱纪的党员干部不懂得如何表达自身的感受,而是按习惯性的话语体系进行表达,使人感觉像是说“官话”。 应避免忏悔“套路化” “真正的悔罪,应该从本人真实情况出发,从体制机制层面反思,帮助党和政府防范类似腐败现象。” 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刻剖析典型案件,忏悔录能公开的都要公开,充分发挥反面教材作用。然而,《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涉腐官员用惨痛教训换来的忏悔录,由于不少内容过于模式化、趋同化,导致其警示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专家认为,忏悔录是对党员干部警示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忏悔录频现官话套话的现象应尽力避免,要让忏悔录发挥最大警示教育的作用,最大限度实现忏悔的真实化、真诚化、深度化。 “当前防腐拒腐的警示教育宣传中,文字材料、音像制品的忏悔录,都是非常重要的载体。忏悔录的内容和态度如果含有官话套话式的‘官僚气息’,则肯定无法起到让其他党员干部振聋发聩的作用,也就难以‘治病救人’。”一名纪检干部称。 一些受访纪检干部认为,贪官忏悔录中总是出现千篇一律的表达,一方面暴露出其为抓住忏悔录这“最后一根稻草”的焦灼心态,并以此为遮羞布,掩饰腐化堕落后内心的不堪,为自己推脱罪责。 另一方面,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由于不少“两面贪官”长期以来形成的行为模式的惯性使然,以至虽身陷囹圄仍不忘作秀表演,因而即使党纪国法严惩在即,落马官员在忏悔录中仍改不了说大话、套话、假话的习性。 “这样的忏悔录,既无法让其他仍在位的党员领导干部灵魂受到触动、受到教育,反而让人觉得虚伪,甚至可能引发反感。”江西省犯罪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颜三忠说,“真正的悔罪,应该从本人真实情况出发,从体制机制层面反思,帮助党和政府防范类似腐败现象。”(胡锦武)(责任编辑:韩佳欣)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答记者问:汇聚实现强国兴军的强大正能量 10-13
- 忏悔书连写10个"对不起" 安徽开审一起处级干部贪贿案 12-09
- 社保中心职员分46次蚂蚁搬家"搬走"社保资金270万 04-24
- 国家食药总局:食品抽检将努力覆盖不同区域 01-23
- 大年初一放火杀人致7死1伤案嫌犯被批捕 02-08
- 北京检察机关依法对赵建忠提起公诉 07-12
- 各地检察机关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再上新台阶 03-31
- 最高检:与8部委共建未成年人被侵害强制报告制度 05-25
- 湖北宜城检察院监督水利部门移送6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11-21
- 最高检与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座谈会摘要 01-31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