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行业法制 > 文卫 >

朱永新: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刻不容缓

2014-03-10 18:08来源:中国政府网浏览:手机版

 本网讯  2014年3月9日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多名政协委员作大会发言。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作了题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刻不容缓》的发言。

    朱永新:

    纵观当下生活,我们忧心忡忡地发现,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教育存在严重缺失,如果任其发展,必将把孩子们领进一个片面和异己的地带。外来文化从精神到躯体,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们过的是圣诞节、愚人节,吃的是肯德基、披萨饼,穿的是耐克、阿迪,看的是米老鼠、奥特曼,崇拜的明星是乔布斯、科比,一心一意想着出国留学、海外定居。

    我们的传统节日、传统饮食、传统服装,我们的民族英雄、历史记忆,却距离生活越来越远,难以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共鸣,甚至有人在偏狭和扭曲中无端反感、蔑视传统文化。它无异于心灵的雾霾,破坏力更强,造成孩子们精神世界的浮躁、迷失、荒芜甚至幽暗。

    源远才能流长,根深才会叶茂。缺乏民族之根滋养的孩子,哪怕自诩为“世界公民”,终归是肤浅片面的,既难奉献独特价值,也难真正走远。断绝民族文化之根的孩子,是“空心”的孩子;而只有这样孩子的民族,未来就会成为“空壳”的民族!

    文化,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智慧结晶。文化的核心就是价值观。国家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魂魄,是凝聚力的根本。所以,文化存,则民族存;文化亡,则民族亡。

    盲目自信和妄自菲薄都会种下苦果。祖先的盲目自信,导致闭关锁国历经挫败;如果孩子们妄自菲薄,我们民族的未来又会走向何方?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把“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任务,正是点到了教育的一个要害。

    教育是对人类创造的思想文化的自觉传承,对各种思想文化进行审视、选择、编纂和诠释,把精髓纳入教育之中。但是,我们的教育没有充分发挥对文化更新的巨大作用,没有自觉履行“选编”的责任,没有从中国文化长远发展和受教育者的人格培养来考虑教育的目标,忽视、漠视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

    教育应该是当今文明复兴的新动力,学校应该是文化发展的新中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立德树人的根本立足点,是国家文化建设的根基,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基础,更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也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为此,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重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教育在其中的特殊使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要从博物馆里、从文化作品中看到,更要从普通人、从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中看到。只有教育,才能把断裂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贯通,才能使其在当下复活;只有复活的传统文化,才有真正生命力,才能传承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绝不能看成几门简单的课程,它首先是理想,是道德,是价值。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必须奋起行之的紧迫课题。我们不仅要有匹夫有责的文化自觉,更要有舍我其谁的教育担当。

    第二,系统研制、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对所有学科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国学、中医、音乐和武术、木刻年画、节日与礼仪等,只有走进课程,成为教学内容,才有了开展教育的前提,才可能走进生活。同时,优秀传统文化的光彩,能在任何学科的任何课程中闪耀,需要所有教师的理解、掌握与传授。

    第三,在社会生活中普及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在学校生活中全面贯彻“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学校立魂”的理念。通过社会助力,在学校切实推进课程,开展各种文化实践活动,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渗透到教育生活的各个领域,真正化外为内,让师生把心灵之根深深扎在这一沃土上,让文化真正重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否再度兴盛乃至生生不息,完全有赖于我们的努力。传承绝不是为了复古,继往是为了更好地开来。真正的民族自信,是对自身的客观审视,去粗取精。如果我们能够兢兢业业地完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认真学习外来文化的长处,我们坚信,中华民族会再创文化的辉煌,再度奉献令世界起敬、令人类受益的新成果,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