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访谈 >

马旭:全面放开二孩预计人口年增过千万

2014-03-07 12:36来源:中国广播网浏览:手机版

本网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我爱问两会,丈量政策和你有多远。去年的这会儿我们还在问,“单独二孩”什么时候可以落地。而目前,“单独二孩”政策已在全国7个省区市正式落地,预计上半年还将有许多省区市取得进展。眼看着身边的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迎接第二个宝宝,一些非独家庭坐不住了。

    给孩子一个伴,是很多父母的愿望,但也必然会带来社会成本的提高。全面放开二胎的说法到底靠不靠谱?从单独二胎到全面二胎,到底还有多远?这是听众网友通过“我爱问两会”向代表委员提出的问题。答案是怎样的?

    微信用户杨女士:我也想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全面放开二胎。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我老公就有一个哥哥去世了,所以从我公公婆婆的角度上来说,他们也希望我们有两个孩子,可以给晚年多一份保障。

    微信用户杨女士生活在东部地区的一个三线小城,她出生在计划生育政策即将实施的1980年,在家排行老二;老公比她大四岁,现在有一个哥哥。按照现行政策,他们生二胎的愿望还不能达成。那么未来,有没有可能实现呢?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卫计委科研所所长马旭表示,关于全面放开二胎的调研,即将开始。

    马旭:要开始调研了,这是一个过程,这个很慎重。如果全放开双独,这个压力还是很大的,预测是年增长1000多万。

    但从调研到实现,需要多久?微信用户杨女士很着急。

    杨女士:因为我今年已经33岁了,如果再晚几年的话,可能也就没办法考虑这件事情了。

    中国之声通过零点调查公司在20个大中城市的调查结果,为我们描述出这个人群的特点。他们大多出生在1980年前,普遍在35岁左右,已经超过生育的最佳年龄。在一些交流群中,“等政策允许时身体不允许了”的担心比比皆是。但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此前表示,全面放开二胎急不得:

    王培安: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也组织专家对此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目前就实现普遍两孩的政策,会导致人口大幅波动,给我国教育、医疗资源配置,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人口大幅波动,就是咱们常说的“扎堆”或者“婴儿潮”。“扎堆”会带来什么后果?首先就是公共资源出现紧缺。放开二胎不只需要家里多备一双筷子,生孩子没床位,幼儿园难入园,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出现。正在进行的“单独”二胎落地,就已经对这些公共资源提出了挑战。谁首当其冲,当然是产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刘玉村表示,现在医院已经出现应接不暇的情况了。

    刘玉村:人们都选择优质的资源,都扎堆,我们就非常困难。随着政策解禁,就我医院可能矛盾更突出。目前我们已经应接不暇,已经安排不下。我们已经把教室改成产后恢复室,甚至把办公室里办公桌撤掉,放上钢丝床变成产后的恢复室,现在建档,就是明年若干个月,都没有建档指标了。

    而这都还只是在“单独二胎”前提下,有可能会带来的冲击,全面二胎的带来的压力无疑会比“单独”二胎更大。听到这儿,您可能会觉得有点失望。别着急,因为在学界,对于全面二胎会带来的影响,大家的观点并不一致。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翼就表示,他认为,即使全面放开,人口增长的集中井喷或许并不会发生。

    张翼:最近有人说全面放开二胎,一下子一年增加1000万个宝宝,我是持怀疑态度的。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时候,其实我们对于中西部地区,山区的,资源环境压力不大,少数民族地区本来就没有实施一对夫妻只能生育一个小孩的政策,全面放开二胎主要影响东部地区。而东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高,据我们对双独家庭情况的观察,生育意愿已经降得比较低了。

    在这一点上,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所长王名与张翼看法相近。今年两会,王名再一次建言实施积极的人口政策的。王名在接受中国之声记者何源专访时表示,他认为,全面开放二胎的障碍在于人们先入为主的担心。

    王名:最重要的障碍,是观念和体制。体制上有突破了,但都担心会出现井喷。

    但社会调研有太多因素可以造成结果的差异。对于会不会爆发人口井喷,坐而论道难辨对错,事实才是硬道理。王名表示,全面二胎能否实行,关键还要看单独二胎政策放开后的社会影响,而这个影响只要一年就应该能观测出来。

    王名:要密切关注放开单独二胎以后,可能带来的生育率的变化。人口学界有观点,放开影响最明显的时期,是1年。现在还未到一年,现在我得到的数据,1月份到现在,符合条件,申请二孩的,跟符合条件具备条件的人数,申请不到符合条件的10%,最低到2%。这还不能做准确判断,还需一年的时间。

    昨天(6号)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昨天表示,全面二胎没有时间表。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