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行业法制 > 科教 >

记者来信:打工子弟校教师期待更多培训机会

2013-11-24 18:22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浏览:手机版
本网讯  编辑部:

  近日,记者参加了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北京市写作协会承办的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写作培训项目启动仪式。来自11所打工子弟学校的20位语文教师将获得系统的写作教学培训,这对他们来说,是难得的提高专业素养的机会。

  据了解,打工子弟学校教师普遍存在待遇低、负担重等问题,这造成相关学科师资缺乏,跨年级、跨学科教学的情况比较普遍。一方面,他们需要系统的专业培训,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和工作安排很紧,他们实际能获得的培训机会并不多。

  自强学校校长郭维义告诉记者:“我们学校大约有20%—30%的教师所教学科与其所学专业不符,主要集中在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只要教师具有某一方面的特长,我们就安排他兼职担任这一学科的教师。”

  海淀区行知实验学校教师张怡婷3年来教过语文、英语、音乐等学科。“我是中文专业毕业的,在我们学校,缺什么教师,有这方面特长的教师就得顶上去,很多教师都是兼教好几科。”她说,自己以前参加过“教师如何跟孩子沟通”等培训,但是具体到某一学科的实用培训,机会还真是寥寥无几。

  以这次写作教学培训为例,承办方——北京市写作协会前期做过调查,结果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并非中文专业科班出身,没有接受过正规和专业的培训,很多语文教师在阅读和写作教学方面的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记者在现场随机和两位语文教师聊天,发现她们所学专业均不是中文。司晓娟毕业于忻州师范学院英语教育专业,张晶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数学系。司晓娟告诉记者:“我们两个人都喜欢语文,但是在教学中一些专业知识还是不够扎实,因此特别需要这方面的培训。”

  张怡婷感叹,打工子弟学校学生写作文向来是个难题。“批作文时,感觉学生话很少,写作水平确实需要提高,如果教师能更多地获得一些实用培训,相信对教学会有很大帮助。”

  记者建议,有关部门应多为打工子弟学校教师提供这类实用性的培训,最好能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因为他们非常渴望得到了解学生情况、懂得教育规律的专业人士的指导。

  ■记者 纪秀君 见习记者 宋伟涛

  《中国教育报》2013年11月23日第2版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