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行业法制 > 文卫 >

林语堂故居感受“生活的艺术”

2013-10-27 13:09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浏览:手机版
本网讯  前不久,记者有机会到台北走访了现代著名作家林语堂故居。

    “我要一小块园地,不要有遍铺绿草,只要有泥土,可让小孩搬砖弄瓦,浇花种菜,喂几只家禽。我要在清晨时,闻见雄鸡喔喔啼的声音。我要房宅附近有几棵参天的乔木。”

    林语堂先生在《我的愿望》里写下了对家园的梦想。1966年他亲自设计的居所在台北阳明山建成,梦想变成了某种真实。

    现址为台北阳明山仰德大道二段141号的林语堂故居,东面阳明山,西望是观音山、淡水河,下瞰绿色掩映中的台北天母。取境清幽之外,故居更将四合院架构与西式设计结合,兼具东西方风格。

    在林语堂人生的最后10年里,他和夫人廖翠凤大部分时间都居住于此。林语堂1976年在香港病逝后移灵台北,享年82岁,现长眠于故居后园。

    生于福建龙溪的林语堂,因为翻译“幽默”(Humor)一词,提倡幽默文学,得到“幽默大师”之名。他是20世纪将中国文化精神向西方引介的重要人物,著有《吾国吾民》、《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等英文名著。

    1985年故居作为“林语堂先生纪念图书馆”开放,2002年起更名为“林语堂故居”。

    今年秋天就要升大三的东吴大学社会系女生王怡庭,每周会抽出一天时间在此担任解说员,至今已有一年。她引导记者参观了故居。

    王怡庭说,林语堂喜欢书桌“七分庄重中透出三分凌乱”。他的桌上常摆着牛肉干、花生与糖,而抽屉也被拉开作为搁脚处。林语堂喜欢把双脚搁在座前脚蹬上,以木板衬着稿纸置于膝上写作。他晚年正是在此完成了登峰之作《当代汉英词典》。

    王怡庭介绍说,林语堂喜欢躺在床上看书,因为这样舒服。

    “我相信最佳的姿势不是全身躺直在床上,而是用软绵绵的大枕头垫高,使身体与床铺成三十角度,而把一手或两手放在头后。在这种姿势下,诗人写得出不朽的诗歌,哲学家可以想出惊天动地的思想,科学家可以完成划时代的发现。”追求闲适的林语堂曾这样写道。

    参观完卧房,来到最西侧的一个稍大的房间,这里陈列着林语堂夫妇用过的沙发和桌椅,包括一套他自己发明的餐桌椅。椭圆形的餐桌可以伸展开来,每只餐椅的靠背上都刻有一个小篆的“凤”字,象征着林先生与妻子的恩爱。

    先生书写的“有不为斋”四个大字挂于墙上。王怡庭介绍说,先生最早是将书房定为此名,取意“有所为,有所不为”。

    展厅的一角陈列着他用过的烟斗。林语堂烟不离手,他曾说道:“我所有文章都是尼古丁构成的,我还知道书上哪一页的尼古丁最浓。”

    进入故居,位于中庭正前方的营业餐厅,原是主人家餐厅及客厅的所在。推开木门,延伸出的阳台是林语堂生前常来的地方。林语堂生前喜欢在黄昏时分,口衔烟斗,独坐于阳台。他写道:“看前山慢慢沉入夜色的朦胧里,下面天母灯光闪烁,清风徐来,若有所思,若无所思。不亦快哉!”

    目前,“慢活”的概念正在台湾流行。林语堂故居主任蔡佳芳认为,这种“品味生活,感受生活”的理念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里早已表达。“跨过一个时代,先生的书今日读来仍然受用,并不遥远。”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