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行业法制 > 文卫 >

诗集《不践约书》出版 张炜:文学阅读是一种生命需要(3)

2021-04-09 15:09来源:济南日报浏览:手机版

  从1973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将近50年的写作生涯中,张炜总共创作了1800多万字的作品,在这个浮躁而繁杂的社会中,这样的一种毅力已经足够让人敬佩。而他的创作也还在不断进行着,这也让大家不由好奇,未来他将为读者带来怎样的惊奇与惊喜呢?
  张炜回答记者说,“我的文集里,最早收入的作品是1973年的。近50年的写作,好像一场漫长的跋涉。我以后还会写各类体裁的文字,这要看哪一种更有利于表达。我可能会以写诗为主,因为时间和精力的局限,诗这种体裁应该更适宜自己,因为诗是一种浓缩和折叠的文学形式。诗是表达的极致,最高也最强烈,一个写作者在具备了长期的经验和技能积累之后,才能够更多地运用它。”谈文学的未来深入的文学阅读是一种生命现象
  我们现在的时代,很多人已经不读严肃文学作品了,而更偏重于网络文学。那么,未来中国文学的走向在哪里?网络文学和严肃文学两者的发展会如何呢?
  作为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在谈到这里的时候表示,“我的印象中,现在许多读书人越来越讨厌混乱的网上垃圾文字。深入的文学阅读必然是持久的,因为说到底这不过是一种生命需要,即生命现象。如果一个人没有阅读能力,肤浅和浮躁,在一时倡导和影响之下也会读一点儿诗、一点儿杰出的文学,但终究不能坚持下去。因为生命品质是不同的,区别很大。现在看,一方面是智能手机等电子阅读方式很有冲击性;但另一方面,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自网络诞生前后,纸质印刷文学品的数量成几十倍上百倍地增加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这么多书印出后都当成垃圾处理掉了?显然还不是。可见巨大的读者群仍然存在,这个不必怀疑。对于人类文明薪火的传递,要有信心和定力。文明的力量是强大的,而文明的主要载体,从古至今都是文学,这个也不必怀疑。”
  张炜认为,“‘网络文学’这个概念是虚假不实的,随便说说倒也无妨。究其实际,网络只是一个发表的园地而已,就像报纸刊物也是不同的发表园地一样。文学作品的优劣与否,是否为垃圾,主要还是看品质,而不要看发表在哪里。我在网络上发表了几百万字,它们的品质并未因为园地的改变而改变。网络,不过是多了一些发表的渠道,是传递快捷而已。文学阅读,当然主要还是通过纸质印刷品,这个最终不会改变。”
  张炜的一生似乎都在为文学而努力,除了写作,2003年,他还创办了万松浦书院,并于2008年倡导发起了“万松浦文学奖”(时称“万松浦文学新人奖”,2020年改名)。12年中,“万松浦文学奖”评选出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影响日隆。对此,张炜表示,“万松浦文学奖”是一个华语文学奖,十几届下来,影响渐渐深入。任何奖项的重要与否,不在于名头大小,而取决于公正性和纯粹性,在于有恒性有定力。力求纯粹和公正,这是该奖要点。希望这个奖尽可能做到只看品质,不看其他。一个纯粹的文学奖要建立起来,需要许多人的接续努力,是一场文化接力。(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