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务e线 >

专家建议:电动平衡车产品属性须尽快明确(2)

2020-08-04 09:26来源:法治日报浏览:手机版

  安全事故负面舆情最多
  违规上路问题不容忽视
  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对2019年下半年以来的电动平衡车消费舆情数据进行全面统计分析后,得出的结论也证明了电动平衡车在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上都存在较大隐患。
  《分析》显示,2019年6月20日至2020年6月19日,共监测到有关电动平衡车消费舆情信息521867条。其中,正面信息104823条,占比20.09%;中性信息195360条,占比37.43%;负面信息221684条,占比42.48%。负面舆情占比最多。
  在221684条电动平衡车负面信息中,涉及虚假宣传问题8211条,占比3.7%;违规上路问题27916条,占比12.59%;产品质量问题18063条,占比8.15%;安全事故问题147789条,占比66.67%;维权纠纷问题14701条,占比6.63%;其他信息5004条,占比2.26%。
  舆情数据说明,电动平衡车安全事故方面的负面舆情最多,其次是违规上路、产品质量、维权纠纷和虚假宣传等负面舆情。
  现实情况是,近年来,骑行电动平衡车时摔伤或造成的其他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究其原因,主要是电动平衡车速度快,没有物理刹车系统和保护装置,加上很多人违规上路骑行,遇到突发情况很容易手忙脚乱,从而导致事故发生。”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总监陈旭辉说,此类安全事故大多因消费者没有正确、安全使用引起。
  电动平衡车违规上路问题的负面舆情排在第二位。舆情数据显示,电动平衡车外形时尚、体积较小、便于携带,青少年、儿童把它当作娱乐运动玩具,不少上班族甚至把它当作“最后一公里”的代步工具。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经常可以看到有人骑着电动平衡车飞驰而过。有的人不仅骑着电动平衡车违规上路,而且在道路上随意穿行、随意变道,严重影响交通秩序,存在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
  电动平衡车质量问题的负面舆情排在第三位。舆情数据反映,合格的电动平衡车在超速行驶、低电量行驶、驻坡静止、失稳运行、电池欠压以及充电状态时,一般会发出安全警告或断电停止运行。但部分电动平衡车厂家受利益驱使,不惜采用低廉电池、电极和熔断器等部件。这样生产出来的电动平衡车,如果遭受撞击、跌落、冲击、浸水等情况,很可能发生漏液、起火、爆炸等危险。
  电动平衡车维权纠纷问题的负面舆情同样不少。舆情数据显示,电动平衡车的消费投诉日渐增多,主要涉产品质量和摔伤维权等问题。有的电动平衡车在行驶中突然断电、无法转弯;有的车体开裂、车胎破损。电动平衡车出现问题时,部分商家经常以消费者使用不当为由推卸责任,而消费者一般很难拿出确凿证据,所以维权往往很难成功。
  此外,还有部分电动平衡车虚假宣传问题的负面舆情。舆情数据显示,部分商家不仅故意掩饰电动平衡车的安全风险,不以显著方式提示安全注意事项,而且夸大宣传电动平衡车的速度、功能和材质等。有的电动平衡车每小时只能行驶20公里,却被宣传每小时可行驶120公里;有的商家宣称电动平衡车有益于儿童锻炼平衡,将其宣传为“儿童智能电动平衡车”“8-12岁小孩电动代步车”等。
  既非玩具也非交通工具
  建议尽快明确产品属性
  陈旭辉认为,舆情数据说明,依据现有法律法规,电动平衡车不是儿童玩具,不符合儿童玩具的安全标准;不是交通工具,也不能在道路上骑行。
  陈旭辉提出,但在实践中,电动平衡车却被青少年、儿童当作娱乐运动玩具追捧,被不少上班族当作“最后一公里”的代步工具。由于电动平衡车速度快,没有物理刹车系统,完全依赖骑行者的重心移动来实现加速、减速和转向,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很难被掌控,极易因失去重心而导致事故发生。因此,近年来因骑行电动平衡车引发的安全事故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青少年、儿童受伤害事件所占比例较大。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