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报道 >

京广线列车脱轨事故原因:司机瞭望距离不足,停车不及撞上滑坡山(2)

2020-05-01 14:05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南频道浏览:手机版

       (6)事故地段巡查情况。事故发生前该段挡墙没有病害记录,没有发现坡体滑塌的前兆迹象。3月30日,马田墟站至栖凤渡站区间(事故发生区间)6时至12时降雨0.2毫米。雨量值未达到《广州局集团公司防洪工作实施细则》(广铁工发[2019]45号)规定的出巡警戒值(1小时18毫米,24小时50毫米)。
       (7)机车乘务员操纵情况。2020年3月30日,广州局集团公司长沙机务段司机担任长沙至广州间T179次旅客列车牵引任务,该机班为双班单司机值乘。当时天气为濛濛细雨且有雾气,前方为高路堑地段,瞭望条件差。11时39分50秒,T179次旅客列车以109公里/小时速度运行到1855公里410米附近,司机突然发现前方1855公里602米跨线桥上有人挥动衣服,随即鸣笛,发现桥后有滑塌体侵入线路,立即紧急制动,停车不及,于11时39分58秒在1855公里642米处,以107公里/小时速度与滑塌体相撞。
       二、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1.人员伤亡情况。事故造成122名旅客受伤,其中重伤4人、轻伤118人。6名列车工作人员伤亡,其中死亡1人、轻伤5人。
       2.直接经济损失。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2235.3172万元。
       三、事故发生的原因
       事故地段边坡体为以砂质泥岩为主的红层软岩,节理发育,具有顺倾结构面和卸载裂隙带,长期干湿循环作用加剧了浅表层岩土的风化,形成上软下硬并外倾的不利坡体结构。
       2020年3月连续强降雨加剧了各种动静水压作用,导致上部全风化红层砂质泥岩覆盖层浸水软化,湿容重增大,强度降低;雨水下渗至顺坡结构面及土岩接触带,致使该部位岩土软化、泥化,抗剪强度大幅降低,下滑推力不断加大,为该滑塌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触发条件。
       墙顶线以上浅表风化土层之中下部土岩交界面附近首先产生蠕动滑移变形,然后逐渐向上牵引发展扩大,上下形成贯通滑裂面后,产生局部浅层滑塌,对挡墙形成挤压,并向下触动墙后局部顺倾岩体,共同推挤挡墙,导致挡墙下部1~2米处被压剪破坏、突发倒塌。上部边坡土体因下部无支撑而形成牵引滑动体,其后缘发展至天沟附近,造成天沟拉裂下错。下部滑塌体堆覆占压铁路下行线。
       T179次旅客列车运行接近该地段时,受天气影响和地理条件限制,司机瞭望距离不足导致停车不及,列车与线路上的滑塌体相撞。
       四、事故定性定责
       依据《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有关规定,该起事故是恶劣气象和特殊地质条件下路堑边坡突发滑塌所致,为自然灾害造成的铁路交通较大事故。
       五、事故防范和工作要求
       1.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责任意识。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压紧压实各方各层级安全责任,筑牢安全防线,全力维护铁路运输安全。
       2.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和铁路沿线地方人民政府要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坚决克服天灾难防思想和侥幸心理,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加强风险分析研判,有效管控各类安全风险,共同努力,坚决防范旅客列车事故发生。
       3.加强铁路防洪安全隐患排查。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和铁路沿线地方人民政府要立即开展铁路沿线防洪安全隐患排查,做到全覆盖、症状明、评定准。对持续降雨相对频繁区段,尤其是土体易软化、岩层易风化不利地质地段,高路堤、深路堑、陡堑坡地段,外部环境对线路防洪有影响处所,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健全完善安全隐患台账,实施安全隐患动态管理,共同把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落实到位。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