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评论 >

新闻快评:"吹哨人"制度出台有益于压缩灰色地带

2019-09-25 14:30来源:正义网浏览:手机版
  ■“吹哨人”要来了 
  新闻:每日经济新闻24日报道,当罪案发生时,警察吹响手中的哨子,以引起同僚、民众的注意,这是一个经典的“吹哨人”形象。而今,“吹哨人”有了新的定义:揭露机构、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内部举报人。“吹哨人”揭露的通常是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9月12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发布,提出要建立“吹哨人”、内部举报人制度,对举报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和重大风险隐患的有功人员予以重奖和严格保护。 
  点评:对于官员违纪违法,早已有了鼓励举报的制度。现在,“吹哨人”制度出台,鼓励举报社会组织机构中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动员了解内情的群众力量来共同参与社会治理,不仅是民主的体现,还可以弥补政府监督能力不足、视野不广的问题。这一制度,是举报制度的纵向扩展和深入发展,对于发现深层问题、解决深层矛盾,压缩灰色地带,促进社会治理上台阶十分有益。 
  ■良辰吉日没到 
  新闻:新浪网23日消息,17日,浙江台州,怀孕37周的小莉到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发现她遭遇生育高危病症。为尽快让孩子脱离危险,医生建议她当晚进行剖宫产。然而小莉拒绝了,称家里已挑好良辰吉日,两天后生孩子才吉利,甚至签字表示后果自负。 
  点评:若干年前,在北京朝阳医院西区,一孕妇病危,但丈夫拒绝签字手术,后母子双亡。开始大家觉得,这丈夫是不是太无知,后来方知,他当时口袋里只有30多元钱。这起事故,直指国家急救制度的弊端,民众的讨论引起有关方面注意,急救时先救人后付费制度渐次出台。 
  今天这事儿,不关钱财。这大概属于社会主要矛盾的一种新表现吧:温饱无虞,需求多样。孕妇及其家人,在做一道优选题,他人似乎无可置喙。 
  其实不然。孩子出生乃自然现象,当他要破壳而出时,你不能劝他等等,也不好把他塞回去。“还有两天才是吉日”?有时几分钟都是致命的。 
  愚昧,是能害死人的。而消除愚昧、破除迷信,国家有责。除了宣传科普,我觉得,为防止伤亡发生,国家应当介入。 
  ■大众采用中国电池 
  新闻:参考消息网23日报道,日媒称,中国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将从2021年开始向德国戴姆勒的卡车供应电池。双方近期正式签订了采购协议。宁德时代正在德国建设首个海外工厂,还决定向德国大众等汽车厂商供应纯电动汽车电池。该公司计划在欧洲获取不断扩大的纯电动汽车电池需求,加紧扩大业务。 
  点评:如果说在传统汽车领域,我们还是后来者的话,在电动汽车这一块,大家差不多同时出发。像德国大众这样的世界著名公司,决不会轻易放弃一块新的高地。它对中国公司的认可,说明我们确有长处。这对我们是个激励:方向对了,足够努力,每个小微公司,每个人,都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