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门干部"基层频"踩雷" 群众吐槽:不接地气
部分公务员从家门到校门,毕业后直接进了机关门,其间又缺少基层历练,缺乏实践经验,被群众称为“三门干部”。不少“三门干部”由上级部门直接调任基层,但因工作方式不当、经验不足,常常遭遇群众质疑和非议。有的群众甚至直呼:“三门干部”干工作,实在受不了。 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三门干部”基层频频“踩雷”,既与其自身“不接地气”有关,也与上级部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有关。 “三门干部”被认为“不接地气” “不接地气”是基层干部群众吐槽“三门干部”最多的一点。 有的“三门干部”,热衷运用时髦技术,工作中盲目求新。中部某镇干部群众反映,当地的镇长是从上级机关转任,此前并无基层工作经验。在他的主导下,当地开始在村组里试行手机打卡、手机平台登记、App巡查记录等。不少村干部和村民对此表示不习惯,大家更希望干部到河边、到路上、到田里多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到哪里都举着个手机“到此一巡”,留痕的意义大于实际推动工作开展的意义。 有的地方,在“三门干部”的带领下热衷于“拿来”式创新。比如,看到上级部门推行“河长制”,解决了“九龙治水”责任归总的难题,于是直接“拿来”“路长制”“林长制”等,一名村干部成了多个“长”。“五六个头衔在身上,实际工作的要求又很难达到,创新名存实亡。” “三门干部”“不接地气”还集中体现在与群众打交道时没有周全考量群众利益,不善于运用群众语言,与群众沟通时“卯不对榫”,有时甚至会激化矛盾。 沿江某地在进行环境整治工作时,部分水产养殖大户按要求应当被清退。一名具体负责执行工作的干部新任职不久,此前长期从事文件材料工作,是一名标准的“三门干部”。他提出,应该加紧执行到位,限定时间为1个月,凡是不能按时清退的,将由政府部门强制执行。对此,养殖大户们反映强烈。“限定1个月的时间,根本没考虑我们能不能做得到,单单是把养的水产品捞起来再卖掉,就需要很长时间。” 一名在贫困地区挂职的副镇长向半月谈记者坦言,自己长期在金融系统工作,但实际上缺少开展群众工作的经验,因此还闹了不少笑话。幸亏一些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常常帮他解围。 形式主义让“三门干部”“踩雷”“背锅” 从上级机关来到基层,才真切地感受到了基层工作的压力巨大。一名原本在县级职能部门工作的新任副镇长介绍,之前的工作,更多是像“二传手”,来自省、市要求的文件,直接转到乡镇就可以了。“到了基层乡镇才发现,这里就是各种文件、要求的汇集地。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哪一项工作怠慢了都不行,只能是忙着赶进度。” 也有受访干部直言,自己实际上是在为上级层层加码的工作要求“背锅”。“我们到基层去让群众填表,群众以为是我们在走过场、搞形式主义,但实际上这是来自上级部门的要求。”一位从上级部门新派到基层扶贫的干部介绍,有的上级部门是“以科研级标准要求村级干部、让中学生文化程度的人做研究生程度的题”。 有的扶贫部门对数字精准的要求近乎苛刻,有些并不是关键数据的数字,也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相关的表格设计,专业术语多,数字繁杂,并没有考虑基层懂不懂,能不能掌握。 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有的干部被诟病是“三门干部”,被认为在执行上级规定时机械应对、生搬硬套,深层次原因在于上级部门还是强调事事留痕,以痕迹论英雄,以文件材料评判干部,无形中会让新下基层的干部在“方法论”“政绩观”上出现偏差。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阳泉市检察院对假酒销售商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12-23
- 把认罪认罚从宽作为“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抓紧抓实 05-30
- 天津市场监管部门针对权健涉嫌虚假宣传进行立案调查 12-29
- 步长董事长女儿花巨资上斯坦福?董秘:以公告为准 05-03
- 侵华日军“513”部队首被发现 日本老兵:主做细菌研究 06-03
- 香港各大政团社团一致谴责激进示威者围堵香港中联办暴行 07-22
- 宠物殡葬行业问题多 宠物墓地回避是否有资质问题 04-13
- 为辖区无证摊贩开绿灯 这场街角巷落的微贪腐案尘埃落定 07-07
- 江西广播电视台原副台长张晓建被开除党籍 04-16
- 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03-08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