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法院判决书存在语言问题68处 该如何好好“说话”
语言使用存在不得体、不规范现象 今天如何好好“说话”(解码·语言规范) 核心阅读 如何让语言使用更规范、更得体?语言的优美在于其独特的表达功能,在于能否满足表达需要、是否适应场合和情境。一味使用网络流行语会钝化我们的感受,滥用华丽的书面语同样会让表达苍白空洞。因此,使用语言要力戒盲从,做到“修辞立其诚”,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用差异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词汇告急 语病不少 “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敲代码,一天下来用的英文字母比汉字多,用的计算机语言比汉语多,感觉自己的语言能力都退化了,话到嘴边也找不到合适的词,只好别人说什么,自己就跟着说什么。”在北京市中关村工作的程序员小周说。 “平时都是在网上跟人聊天交流,一天噼里啪啦能发好几千条。可到了要写正式材料的时候,憋了几个小时也写不出来,好多说法都不知道该怎么用书面语表达。”一名网友在网上抱怨,引发不少共鸣。 除了表达乏力,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的问题也广泛存在。今年年初,一部热播古装剧收到了“能气死语文老师”的评价,文白夹杂的台词被挑出多处语病,比如“款待不周”“听过一些耳闻”等,有网友评论说:“简直头皮发麻,想要拿红笔批改的手快要按不住了。” 2018年5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关于全面提升裁判文书质量切实防止低级错误反复发生的紧急通知》,针对个别裁判文书存在低级错误等问题,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加强源头治理,并落实相应司法责任。此前,“带病”法律文书频频出现,例如某地人民法院的一份判决书,被网友爆料存在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语法错误等诸多问题竟达68处之多。 “感觉自己语言不丰富、不得体有多种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受访者在上学的时候,可能只是把语文当作应试工具,没有下功夫多读书多练笔,语文没学好,导致语言素养水平不高。如果使用语言不规范,出现了错字语病,甚至表达了完全相反的意思,这就违背了初衷,达不到预期效果。”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浙江师范大学教授顾之川说。 适时调整 不断规范 使用语言文字,该遵循哪些规范?2001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正式施行,指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据了解,语言规范包括字形规范、字音规范、标点符号规范、词语使用规范、语法规范等,依据标准是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相关文件,如《汉语拼音方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汉字简化方案》《简化字总表》《标点符号用法》等。 截至2016年,国家颁布实施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6类47种,语言文字信息化规范标准59种,针对语言文字或者包含语言文字相关规定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近2200项。对于一般使用者来说,直接查阅规范标准不太现实,工具书成了必不可少的助手。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的每次修订,都会参照国家有关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变化调整,并结合社会变化和学术进展,所以修订永远在路上。修订周期太长,不能反映语言生活的发展变化;修订周期太短,读者会感觉无所适从,因此修订周期会找一个平衡点。” 商务印书馆汉语编辑中心主任余桂林介绍。 人民网舆论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祝华新说:“虽然今天语言学界很少提语言纯洁性这一概念,汉语也在不断增强现代性,但我们还是要为语言的健康和规范而努力。”祝华新建议,对于语言使用采取“分层管理”:小说、电影等文艺作品,特别是以网络形态出现的文艺作品,可以适度宽松;主流媒体、教科书、政府公文必须规范,起到文化导向作用。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为辖区无证摊贩开绿灯 这场街角巷落的微贪腐案尘埃落定 07-07
- 宠物殡葬行业问题多 宠物墓地回避是否有资质问题 04-13
- 阳泉市检察院对假酒销售商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12-23
- 把认罪认罚从宽作为“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抓紧抓实 05-30
- 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03-08
- 香港各大政团社团一致谴责激进示威者围堵香港中联办暴行 07-22
- 侵华日军“513”部队首被发现 日本老兵:主做细菌研究 06-03
- 江西广播电视台原副台长张晓建被开除党籍 04-16
- 天津市场监管部门针对权健涉嫌虚假宣传进行立案调查 12-29
- 步长董事长女儿花巨资上斯坦福?董秘:以公告为准 05-03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