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政法工作 > 检察院 >

司法责任制改革涉险滩闯难关

2018-01-15 20:51来源:正义网浏览:手机版
  “2月至3月,被告人陈某在霸州市王庄子乡王庄子村非法从事电镀加工,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20余吨危险废物通过暗管排放至王庄子村村西的沟渠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2017年8月9日,河北省霸州市检察院检察长王德峰出庭支持公诉,这起刑事案件是他作为入额检察官独立承办的案件之一。 
  让王德峰感触最深的2017年法治印象,是司法责任制改革的深入。“我院出台入额检察官案件办理实施办法,要求检察长和副检察长带头办案。”王德峰介绍,2017年,他办理审查逮捕案件19件,审查起诉案件2件;该院分管公诉的副检察长办理公诉案件近30件,分管侦监的副检察长办理批捕案件38件。 
  同样对2017年司法改革印象深刻的,还有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刑事诉讼法研究所所长宋英辉教授。他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一轮司法改革,正如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司法体制改革作出的重要指示所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战线坚持正确改革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闯难关,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 
  从实行员额制入手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检察院检察长梁晨,作为入额检察官在2017年办理了7件案件。眼下,他作为独任检察官还在审查起诉一起故意伤害案件。 
  “2017年,赤峰市检察院以完善司法责任制为核心,深入推进司改试点工作。87%以上的优秀检察官回归办案一线,减少行政化审批环节,突出检察官主体地位,由检察官直接决定的案件占比75%以上,检察长、副检察长直接办案占比25%以上。”梁晨介绍。 
  司法责任制改革的成效,宋英辉一直看在眼中。他认为,2017年7月“两高”负责人率领入额法官、检察官进行宪法宣誓,全国产生12万余名入额法官、8.4万余名入额检察官,是了不起的成绩,说明司法机关敢于啃硬骨头,触及了以往未能触及的深层次问题。 
  在宋英辉看来,司法责任制改革能够根治以往办案中层层审批、行政色彩过浓的顽疾。司法的本质属性就如医生治病,理应“谁诊断、谁负责”,让具体审查证据、事实的法官、检察官对案件作出判断,而不是让行政领导依层级作出判断。 
  “司法责任制改革,是司改的关键和核心问题。员额制改革,是落实司法责任制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决定好入额法官、检察官,才好确定司法辅助人员、办案机制、分类保障等问题。”宋英辉说,员额制和人员分类管理有助于实现“谁办案谁负责”,实现司法人员职业化、专业化,提高办案质量。随着员额制改革的深入,“两高”还陆续出台了法官、检察官的“权力清单”,对司法责任制的落实更加踏实、深入,符合“司法亲历性”要求,有助于维护司法公正。 
  遴选惩戒机制等改革稳步推进 
  “赤峰市检察院对符合条件的检察官人选,经自主申报、资格审查、统一考试考核、集中审查、公示等程序后,提出拟入额检察官人选,上报自治区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我们再提请自治区检察院任命,入额共需要12道程序。”谈及遴选检察官的过程,梁晨向记者回忆说。 
  司法责任制改革中,各项改革措施相辅相成。伴随着员额制改革的深入,检察官法官的遴选机制、惩戒机制、新型办案机制等,也都纷纷试水扬帆。 
  宋英辉对检察官、法官的遴选机制有深切体会。“过去虽然是人大任命检察官、法官,但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在决定是否提请人大任命方面,具有较大决定权,行政影响较大。”宋英辉表示,根据中央司改精神,各级遴选委员会中来自党政部门和司法机关的委员占比不高于50%,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代表等占比较大,有助于实现遴选的公平公正。“虽然不能说一定会把合适的人都选出来,但这个机制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符合条件的人入额。”宋英辉认为。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