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行业法制 > 三农 >

赤水脱贫攻坚制胜法宝:帮到关键处 扶到心坎上(2)

2018-01-14 14:25来源:新华社浏览:手机版

  初冬时节,走进赤水大同镇华平村,山间遍植的翠竹绿如涛海,林间的柏油路畅通无阻。贫困户杨昌华看着一车车新鲜的竹原料装车下山,脸上挂满了笑容。“我2014年承包了85亩竹林地,一年卖竹子和竹笋4万多元,加上大儿子在竹原料企业搞运输,一家5口人年收入超过10万元。”
  “五六年前,赤水山区路少、路差,竹子采伐利用率只有30%左右,因为路不通,一根可以卖10元的楠竹,到手的只有四五元。”赤水市交通局副局长雷友富说,近3年来,赤水市新改建和硬化乡村路3072公里,全市竹资源采伐利用率提高到50%左右,农民因交通改善人均节支增收1200元以上。
  处处皆景的赤水,乡村旅游也因一条路带活。“随着交通改善,赤水乡村‘游路’不断变为‘钱路’,农民不论是卖山货、开农家乐,只要围着游客转总能挣到‘脱贫的钱’,目前9000多名贫困人口吃上了旅游饭,人均增收2万多元。”赤水市市长谭海说。
  据了解,赤水2.8万名贫困人口依托“山上栽竹、林下养鸡、石上种药(石斛)”的生态农业,以竹木加工为主导的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实现了绿色发展和长效脱贫,其中50%的贫困人口还拥有两个以上的脱贫产业。
  “我们的特色农业、生态工业和旅游业均发展了七八年以上,有的甚至一二十年。长期的市场积累,已使这些产业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市场体系。”赤水市扶贫办主任严本涛说,以竹产业为例,赤水10届政府持续发展竹产业近20年,发展了辐射西南地区的竹造纸、竹地板等竹产业,赤水上万名贫困人口每年单向企业售卖竹原料,人均增收2870元。
  产业发展起来以后,科学的利益联结机制,决定着扶贫的质量和农村的稳定。近年来,赤水将扶贫资金量化为村集体和贫困户的股份,受益村集体与企业根据各自股比进行“第一轮分红”后,村集体再按照贫困户70%、村集体30%方式进行 “第二轮分红”,兼顾各方利益。
  “让吃苦干部吃香、飘浮干部让位” 赏罚分明促干部真干实干
  “政策好不好,关键靠干部去落实,只有让吃苦干部吃香、飘浮干部让位,才能促干部真干实干。”赤水市监察局副局长李作龙说,2016年以来,赤水市2名乡镇党委书记因扶贫攻坚不力被暂停职务,59名干部因扶贫违规违纪问题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其中1人还被移送司法机关。
  作为曾因扶贫工作不力、被暂停职务的赤水复兴镇党委书记王大才,一直记得2017年5月5日的场景。“那天,在全市百余名正科级以上的干部大会上,我从书记降为副书记主持工作,听到这个消息时,大家都惊呆了,我当时真想找个地缝钻下去。”王大才说,降职处理后,全镇火速成立了扶贫攻坚镇级指挥部,仅用一个月时间,改造了574处危房。
  “在危房改造最紧张时期,连乡镇请来的施工队都说不干了,太苦了,干部给贫困户运送建筑材料时,马儿都摔死了3匹。”王大才说。
  2016年,因扶贫业绩突出、被提拔为副科级干部的元厚镇党委组织委员周生慧,扶贫攻坚期间每晚都是12点以后睡觉,忙得新房晾了一年多时间没装修。
  “我妈还问我,咱老家的公务员都没啥事,你咋就那么忙呢。我说贵州发展快啊,有各类项目建设、企业引进等;我们好多单身的乡镇干部因没时间找对象,就说‘不脱贫不脱单’,我原来是学体育专业的,健美操、体操、田径都练过,由于经常加班熬夜,被查出有胃粘膜脱落、胆炎等毛病。”周生慧说,累归累,组织的关心关爱让扶贫干部有奔头。
  据统计,2014年以来,赤水提拔像周生慧这样的基层扶贫一线干部76人,其中提拔副科级37人,正科21人,转重要岗位18人。赏罚分明的用人导向,激发更多扶贫干部勤奋作为。
  “有人问我,赤水脱贫攻坚最大的经验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是民心!只要我们帮到了关键处、扶到了心坎上,群众的心就会热起来、手就会动起来,这就是我们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况顺航说,脱贫攻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赤水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责任编辑:韩佳欣)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