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政法工作 > 人民司法 >

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 专家分析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

2017-12-17 19:03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浏览:手机版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开幕会上作报告时指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对这一句表述,不论是会场上的十九大代表还是会场外的专家学者,都给出了高度评价。
    “虽然只有一句话,笔墨却是很重的。”十九大代表、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宋鱼水说,可以看出“我们党对司法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熊秋红对《法制日报》记者说,十九大报告特别提到了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同时将“司法责任制”提到了新的高度,“司法责任制是司法体制改革的核心,对提高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具有决定性影响。司法责任制改革同样需要有配套的制度保障,使司法责任制切实落地落实落细,确保放权不放任、有权不任性”。
    5年来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司法运行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体制改革作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呼声同频共振。
    对于司法体制改革这一系统工程,习近平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敦促使其向着公正高效权威的目标扎实迈进,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
    2014年1月7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是必须牵住的‘牛鼻子’。”
    习近平明确提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工作布局。不仅强调了“紧紧牵住牛鼻子”这一要务,且对各支法治队伍作出明确要求。
    2017年7月,习近平对司法体制改革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战线坚持正确改革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闯难关,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习近平说的“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熊秋红向记者介绍说,具体指的是搭建司法体制改革“四梁八柱”主体框架的四项基础性改革,具体包括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和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
    “这四项基础性改革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其中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旨在提高司法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建立权责明晰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是公正高效廉洁司法的必要保障;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在提高司法人员入职门槛、强化司法人员办案责任的同时,要为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依法公正履职提供必要的职业保障;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将使法院、检察院更有能力摆脱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有效提升司法机关的独立性,保障公正司法。”熊秋红说。
    在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的言语中,与前几轮相比,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司法体制改革不是小修小补,而是体制机制的重大变革,特别是以司法责任制为“牛鼻子”的改革深入推进,解决了“审者不判、判者不审、责任追究难落实”的问题,使司法质量进一步提升,使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更加健全。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