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新闻中心 >

通讯:巴西“神奇教授”的中国缘

2017-12-16 13:16来源: 新华社浏览:手机版
  新华社巴西南圣克鲁斯12月15日电  通讯:巴西“神奇教授”的中国缘
  新华社记者赵焱 陈威华
  在南极科考超过1000天,著书27本,在自家建博物馆从事科普教育,开私人飞机飞错航线被误为毒贩……巴西生物学家雅伊尔·普茨克的工作和生活有些不可思议,而这名“神奇教授”还有不少与中国有关的故事。
  与中国的烟草缘
  作为生物学家,普茨克教授与中国烟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南里奥格兰德州是巴西烟草种植的大州,大量烟草出口到中国。为了保证出口的烟草质量过关,没有病虫害,位于南圣克鲁斯大学的生物实验室起到关键作用,而这个实验室的负责人就是普茨克。
  普茨克的研究领域是真菌。巴西烟草有些存在霜霉菌,这是一种对烟草来说具有毁灭性的病菌,如果带有霜霉菌的巴西烟草进入中国,后果将不堪设想。从1992年起,普茨克领导的实验室就对每一批出口中国的烟草进行检测。普茨克还进行检测霜霉菌的培训,20多年来共培训3000多名技术工人,可以在烟草收获和生产过程中进行第一道检测。
  今年初,普茨克受聘于附近的潘帕联邦大学,实验室交给助手阿德里亚娜负责。但是他说,“我和中国的烟草缘永远不会终止,只要中国朋友有需求,我肯定会第一时间赶回来帮忙。”
  与中国的文化缘
  在普茨克家的院子里,可以看到一个练习咏春拳的木人桩。普茨克从18岁开始学习功夫,与所有上世纪80年代时的巴西青年一样,他也被当时风行全球的功夫片迷住了。他专门学习咏春,这份热情感染了儿子,现在父子俩一起练习,共同切磋。
  认识许多中国朋友后,普茨克开始收集中国特色工艺品,中国结、中国折扇、中国酒瓶都成为家中的装饰。而他最喜欢的是一架中国战斗机模型,因为普茨克是飞行爱好者,除了真菌类和南极科考的书籍外,他还专门写过一本关于巴西飞行先驱桑托斯·杜蒙特的书。
  2015年他首次到访中国,去了北京、上海和云南;2016年他又到北京参加培训,并游览了苏州、杭州和上海。亲眼见到的中国,与他此前从媒体中得来的印象差别不少。“当我登上长城,站在烽火台上眺望时,看到的是漫山遍野的绿树,看到中国在积极地人工造林,为改善环境做了很多工作。而这些工作在西方媒体上我从来没有见过报道。”
  普茨克家中有一个博物馆,收集了各种植物标本、古生物化石、飞机模型和介绍南极知识的模型。他说,建私人博物馆的目的就是让前来参观的孩子们从小接受环保的概念。关注环保的他一边给记者介绍博物馆,一边对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中关于“绿色发展”的内容赞不绝口:“我看到中国把环保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提出,这非常了不起,中国为全世界做出了表率。”
  与中国的南极缘
  普茨克第一次南极之行是在1986年,他当时17岁,刚刚上大学。现在他前往南极的次数逾20次,累计超过1000天。
  巴西在南极地区的科考始于1984年,但是费拉兹科考站规模不大,2012年在一次大火中被彻底摧毁。即使是没有失火前,巴西很多科考人员在南极都只能自己扎营住帐篷。
  在南极那片遥远的大陆上,世界各国的科考人员互相帮助是常态,结识中国科考人员的故事也不例外。普茨克说:“有一天我们正瑟缩在帐篷里,听着外面呼啸的寒风,忽然电台里中国长城站的同行发出呼叫,问我们愿不愿意到长城站过上几天。”
  “那还用问吗?我们立刻答应了。长城站的人员派直升机来接我们,然后我们就进入了长城站温暖的营地,有暖气,有热乎乎的饭菜。他们给我喝了一碗汤,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汤,但绝对是我这辈子喝到的最美味的汤!”普茨克现在说起来似乎还在回味。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