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水青山助力青海湖畔农牧民增收致富
新华社西宁11月13日电(记者顾玲、曹婷)初冬时节,青海湖畔静谧安详,枯黄的草甸点缀在浩瀚的湖边,候鸟不时从湖面飞过,风声波浪声呼啸而过,远处群山环绕、桑烟袅袅,宛若仙境,还有三三两两的游客在景区合影留念。对湖边世代生活的牧民来说,这片独好的风景也是他们增收致富的源泉。 “每年夏季环湖骑行的游客很多,到这儿入住的大约有50人,包含食宿一个旅游季我能挣6000多元。”39岁的尕海村村民杨有良说。 尕海村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甘子河乡,地处青海湖北岸,离青海湖沙岛景区仅有20多公里。这里平均海拔3500米,是个藏、蒙、汉、回、土等多民族聚居的村子,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3%。目前村里有16户村民经营乡村旅游。 “游客喜欢看山、看水、看日出日落,喝酥油茶吃家常菜,有的还要体验放牧生活,替我们去赶羊,让我带他们去山里看日出日落。”杨有良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说。 杨有良和他的母亲均患有腿疾,外出打工不便。2016年在村委的动员下,他决定发展乡村旅游,在自家院落开了一个家庭宾馆,厨房里不仅有电磁炉,还配备了传统的烧牛粪的炉子;客房里有卫生间可供游客洗漱…… “对不便外出打工的村民,经营旅游是他们增收的一大途径。”尕海村扶贫第一书记杨昌加说,发展乡村旅游,海晏县政府给予每户村民3000元启动资金,青海湖保护利用管理局旅游处工作人员还在村里组织了4期培训。 现在村里的家庭宾馆统一了客房标准、招牌样式和基础设备,并实行明码标价。杨有良说:“我们这儿住宿的规模虽然小但很舒适,游客普遍评价很好,建议我丰富菜单、扩大经营。”同村经营旅游的张存梅说,自家地里种的油菜也成了游客口中的“宝”。 青海湖是国家级5A景区,当地风景优美,环湖公路路况良好,一直是游客骑行和自驾游的热门地区。统计显示,截至10月中旬,该景区今年已接待国内外游客32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77%。 据介绍,接下来村里还会制作尕海古城介绍牌和小型引导牌,免费给旅游经营户提供分类垃圾箱和家庭宾馆招牌等,实现乡村旅游标准化。 杨有良说:“绿水青山不断吸引游客前来,村里的旅游前景非常好,下一步我打算采纳游客建议,完善宾馆的设施,只等明年夏季过‘红火’日子。”(责任编辑:韩佳欣)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内蒙古一退休厅局级领导干部被开除党籍、取消退休待遇 12-01
- “温比亚”强势北上 豫皖苏鲁多地暴雨破历史极值 08-20
- 简政放权,看看这11部法律作了哪些修改 11-05
- 10天生产9.1吨!“猴头菇菌种基地”咋成制毒窝点? 04-24
- 人民日报评论员:"反契约陷阱"给世界经济带来失序风险 07-14
- 史上最失败舆情公关案例:涉失实披露 京东或将遭集体诉讼 09-07
- KTV擅用音乐电视作品作者可主张表演权 07-29
- 陕西彬州市委市府被指欠八百万 省纪委监委核查 05-29
- 山东:公开悬赏100万缉捕50名重大逃犯 08-17
- 携手踏上亚太繁荣发展新征程——习近平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 11-13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