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八大以来推动作风建设综述:八项规定 激浊扬清之剑(5)
有的党员干部坦言,中央八项规定开始时,觉得“吃点喝点”“转转看看”不是多大个事儿,现在给机会也不敢干了,因为一顿饭、一点小礼挨处分被通报,不仅自己在单位“挺不起腰”,家里人也跟着“丢面子”,实在不值得。 …… 善除害者查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 抓作风建设,如何既治标又治本?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坚持破立并举,注重建章立制”“在坚持中见常态,向制度建设要长效”。 2013年10月,《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印发施行。随后包括《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到风景名胜区开会的通知》《关于调整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住宿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等20多个配套制度,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源头上刹住奢侈浪费之风提供了一个可执行、可操作的顶层规范。 党中央制定出台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廉洁自律准则、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等一批党内法规,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纳入其中,为作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各地区各部门普遍结合实际制定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实施办法、细则及配套制度。 党员干部普遍反映,随着规矩越来越明晰,许多事都有硬“杠杠”,别说“禁区”“红线”不能踩,打个“擦边球”也不行了,一条条制度红线绑住了“任性的权力”。 立规矩“治身”,更需强信念“治心”。 抓作风建设,如何筑牢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 5年来,不断深入的思想政治建设和连续开展的党内教育活动,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013年至2014年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聚焦“四风”突出问题,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通过召开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党员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群众路线再教育,强化了宗旨意识,锤炼了党性修养。 2015年启动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重要内容,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着力解决“不严不实”问题。 2016年推开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延伸到了所有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全体党员党章党规党纪意识明显增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自觉接受监督,实现了在思想、作风、纪律上的新进步。 这不仅是一次直面现实的“问题清扫”,也是一次回归传统的“思想整风”,更是一次党内政治生态的“集中净化”。 数字是最有力的证明—— 中央纪委数据显示,在截至2016年12月查处的15.53万起问题中,违纪行为发生在2013、2014年的为12.15万起,占到78.2%;违纪行为发生在2015年的有2.34万起,占15.1%;违纪行为发生在2016年的有1.04万起,仅为6.7%,表明违纪增量不断减少,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财政部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16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实现“四连降”,2016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比2012年累计减少26亿元,累计降幅达35.0%,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分别累计下降6.5%、36.4%和70.3%。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讲认真的态度、有担当的行动、求实效的精神、务长远的思维,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答记者问:汇聚实现强国兴军的强大正能量 10-13
- 忏悔书连写10个"对不起" 安徽开审一起处级干部贪贿案 12-09
- 国家食药总局:食品抽检将努力覆盖不同区域 01-23
- 各地检察机关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再上新台阶 03-31
- 北京检察机关依法对赵建忠提起公诉 07-12
- 社保中心职员分46次蚂蚁搬家"搬走"社保资金270万 04-24
- 湖北宜城检察院监督水利部门移送6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11-21
- 大年初一放火杀人致7死1伤案嫌犯被批捕 02-08
- 最高检:与8部委共建未成年人被侵害强制报告制度 05-25
- 最高检与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座谈会摘要 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