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政法工作 > 人民司法 >

“生态司法”夯筑中国“最绿省份”

2017-08-09 12:26来源:中国新闻网(北京)浏览:手机版

  中新社福州8月8日电 题:“生态司法”夯筑中国“最绿省份”

 

  中新社记者 林春茵

 

  时隔两年,福建省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主任林英在回顾打赢“最严”新环保法出台后中国的第一起环境公益诉讼案时,仍难掩激动。

 

  2015年12月18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南平生态破坏案作出终审判决,裁定维持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原判:判令谢知锦等四被告五个月内清除矿山工棚、机械设备、石料和弃石,恢复被破坏的林地功能,补种林木并抚育管护三年。

 

  时任福建省高院生态庭庭长、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研究中心研究员祝昌霖仍记得该案:其中,被告方如不能在指定期限内恢复林地植被,则将赔偿生态环境修复费用110.19万元(人民币,下同);赔偿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恢复原状期间服务功能损失127万元。

 

  林英认为,第一案的启示在于首次判决赔偿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损失、引入专家辅助人出庭制度等,“在实质上,司法真正成为修复生态、保护环境的最后防线”。

 

  2014年,中国“最绿省份”福建成为中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016年8月,福建升级为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肩负着为构建生态文明制度“四梁八柱”探索路径的重要使命。

  与此同时,福建审结生态类案件呈“井喷”增长。《福建法院生态司法保护状况》绿皮书披露,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全省法院共审结涉生态类案件3476件,受理案件数、审结案件数、人均办案数均创历史新高。

 

  “福建生态司法体制机制创新成功案例数量居全国首位,为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福建省省长于伟国在日前省政府与省法院联席会议上如是点评。

 

  在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马新岚看来,从1982年率先建立覆盖全省三级法院的林业审判庭,到2014年福建列为5个重点推进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审判工作省份之一,“福建省以最严格的司法筑牢绿色生态法治屏障,至今已有35年沿革。”

 

  经过35年探索,福建摸索出“惩治、修复、联防”三位一体的生态司法创新模式。如今,生态司法的“福建样本”已出现升级版。马新岚告诉记者,生态修复机制即为其中一大亮点。

 

  “生态修复”涉及生态环境资源的刑事、民事、行政等各类案件,以法院裁判方式确定原态修复、代偿修复、替代修复等具体内容。福建还设立环境公益诉讼专项基金,用于垫付诉讼费用、修复环境、改善生态等。

 

  祝昌霖提到,2008年至2015年,福建法院审理毁林案件适用补种复绿573件663人,发出“补植令”、“管护令”、“抚育令”等287份,责令涉林刑事被告人补种、管护林木面积7万余亩。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