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私洋垃圾如何获取暴利(3)
在近期我国东南某地查处的一宗“洋垃圾”倒卖案中,查办人员发现,两家企业从2015年开始分别以每吨约80元的价格,向另一家拥有许可资质的化工企业购买约1.8万吨的进口废塑料批文指标,后者牟利近150万元。在今年3月立案侦查的一起固体废物走私案中,实际收货人在境外采购废塑料,之后由拥有许可证的某贸易有限公司与某纺织品有限公司向海关申报进口,货物放行后再运送给实际收货人,两家公司向实际收货人收取每吨700元至800元不等的“包通关费”。
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有资质企业铤而走险出卖这些固体废弃物进口指标,其实除了牟利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如果今年进口指标用不完,环保部门就会在下一年核减进口指标,形成了“用不了也要进口”的失控局面。加上一些地方对合法进口进来的固体废物缺乏流向监控,也“成就”了这种许可证寻租行为。在一桩案例中,一家公司建有三条用于处理进口固体废物的生产线,却仅有一条正常开工。但该公司仍按照每年产能全开即15000吨的“顶格额度”向海关报关,“套”出来的额度就被“转让”出去。自己用不完进口额度的同时,大量进口超过自己处理能力的洋垃圾,这些进来又无法通过正规渠道消化的洋垃圾全部进了地下加工厂,进行分拣提炼,一方面对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同时一些通过非法渠道进口的洋垃圾进行二次销售,更是对国人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揭秘
洋垃圾中旧服装利润至少有10倍
以旧服装为例,通常国内接货人以一二百元一吨购进以旧服装为主的洋垃圾,然后经过层层分拣,最终能按1元钱1斤的价格销售出去,除去人工成本,转一次手价格就翻了几番。
而以1元钱1斤买去旧服装的买家则会再根据新旧程度进行分拣,对于比较新的衣服会采取翻新手法通过一些不正规渠道进行二次销售,往往都是当作新衣服卖。而拣出来的一些没法当新衣服卖的则直接当作二手服装销售,可以按几元钱一件或者论斤称的方式再销售出去,最终销往偏远农村、工地等。另外,电商如今也成为这些服装类洋垃圾的重要流通渠道。
有曾经采访过专门翻新旧服装的洋垃圾村的媒体推算,即便最后有一半旧服装无法二次销售,彻底变为垃圾抛弃,通常也能达到10倍左右的利润,即每吨洋垃圾能带来数千元人民币的利润。
其实,旧服装是我国明令禁止进口的洋垃圾种类。不法分子主要是通过在合法洋垃圾中夹带等走私途径进口国外旧服装。此前曾有媒体引用知情人士的话,称这些旧服装都是“来自于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的垃圾场、废品处理厂及医院、殡仪馆,有些是病人不穿的,有的甚至是从死人身上扒下来的”。此前曾有媒体在暗访时亲眼见到一些进口旧服装上存在大量血迹。 爆料
网店“剪标”外贸衣服很可能是洋垃圾
据海关人士向北青报记者介绍,根据以往查获的案例,很多国外旧服装往往都是通过伪报品名、伪装货物、伪造单证等手段走私入境的。 |
- 青海将向59.6万名困难群众发放“两节红包” 12-09
- 八项规定两周年述评:铁面执纪形成强大震慑 12-02
- 新疆吐鲁番托克逊再掀全民集中宣传反恐维稳高潮(图) 06-04
- “指尖消费”将强势拉动中国经济 03-09
- 民政部门对冬季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展开救助行动 12-01
- 东航北京新机场主基地开建 06-29
- 加州限制亚裔生入学法案暂搁置 将听取华人意见 02-28
- 地方职工福利:多省节日慰问全年不超1千 上海不超400 02-09
- 刘延东出席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式并发表演讲 07-31
- 那仁和布克牧场住村干部坚持做到 “三个结合” 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