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二十四批指导性案例(2)
监督意见。2019年7月2日,海州区人民检察院向海州公安分局发出《要求说明立案理由通知书》。公安机关回复认为,许某某、包某某的串通竞买行为与串通投标行为具有同样的社会危害性,可以扩大解释为串通投标行为。海州区人民检察院认为,投标与拍卖行为性质不同,分别受招标投标法和拍卖法规范,对于串通投标行为,法律规定了刑事责任,而对于串通拍卖行为,法律仅规定了行政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串通拍卖行为不能类推为串通投标行为。并且,许某某、包某某的串通拍卖行为,目的在于防止项目流拍,该行为实际上盘活了国有不良资产,消除了长期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不具有刑法规定的社会危害性。因此,公安机关以涉嫌串通投标罪对二人予以立案的理由不能成立。同时,许某某、包某某的行为亦不符合刑法规定的其他犯罪的构成要件。2019年7月18日,海州区人民检察院向海州公安分局发出《通知撤销案件书》,并与公安机关充分沟通,得到公安机关认同。 监督结果。2019年7月22日,海州公安分局作出《撤销案件决定书》,决定撤销许某某、包某某串通投标案。 【指导意义】 (一)检察机关发现公安机关对串通拍卖行为以涉嫌串通投标罪刑事立案的,应当依法监督撤销案件。严格遵循罪刑法定原则,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予以追诉。拍卖与投标虽然都是竞争性的交易方式,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二者行为性质不同,分别受不同法律规范调整。刑法第二百二十三条规定,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的,以串通投标罪追究刑事责任。刑法未规定串通拍卖行为构成犯罪,拍卖法亦未规定串通拍卖行为可以追究刑事责任。公安机关将串通拍卖行为类推为串通投标行为予以刑事立案的,检察机关应当通过立案监督,通知公安机关撤销案件。 (二)准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和正常经济活动。坚持法治思维,贯彻“谦抑、审慎”理念,严格区分案件性质及应承担的责任类型。对企业的经济行为,法律政策界限不明,罪与非罪不清的,应充分考虑其行为动机和对于社会有无危害及其危害程度,加强研究分析,慎重妥善处理,不能轻易进行刑事追诉。对于民营企业参与国有资产处置过程中的串通拍卖行为,不应以串通投标罪论处。如果在串通拍卖过程中有其他犯罪行为或者一般违法违规行为的,依照刑法、拍卖法等法律法规追究相应责任。 【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第二百二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第六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五十三条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五百五十七至五百六十一条、第五百六十三条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刑事立案监督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第六至九条
温某某合同诈骗立案监督案
【关键词】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 上一篇:最高检发布4件涉非公经济立案监督指导性案例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
- 中办国办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 10-03
-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预警:回租贷中有陷阱 06-27
- 喜迎十九大|以人民为中心 发时代之新声 09-26
- 脱口秀演员卡姆因容留他人吸毒罪被公诉 06-24
- 上海约谈滴滴出行 杜绝网约出租车"放市民鸽子" 02-11
- 最高检将发布第八批涉新冠肺炎疫情典型案例 04-04
- 京津冀及周边5个县市区被约谈 督促加大大气污染治理 08-01
- 民事检察办案记|8位农民工拿到了拖欠一年多的工资 10-25
- 陕西检察机关依法对郑永涛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02-26
- 安徽省人民检察院依法对钱斌决定逮捕 10-23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