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行业法制 > 三农 >

农村清洁取暖之痛:层层任务重,“宜”字难落实

2019-05-12 16:11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浏览:手机版
  本报记者 王玉琪
  立夏过去,天气渐热。全国统一部署的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改造的第二个年头已经结束。回顾刚刚过去的供暖季,虽然没有再出现第一年那样一些地方“一刀切禁煤”以后取暖困难的极端事件,但看似平稳度过的背后,“煤改电”“煤改气”政策背景下农村清洁取暖仍然存在许多绕不开的问题。
  在不久前举办的2019中国农村清洁取暖高峰论坛暨清洁取暖县长论坛上,地方政府主管领导、业内专家和一些企业代表围绕“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推进农村清洁取暖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在总结两年来推进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寻求产业化推进农村清洁取暖的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解决方案。
  煤改气煤改电:
  地方政府压力大,农民直呼用不起
  对于推进北方地区农村清洁取暖,国家相关部门提出了“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的原则,即“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然而,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一些政策措施在一些地方不具备实施的基础条件,而地方政府在进度要求和任务指标的双重压力之下,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开展项目实施。
  去年下半年,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组织开展了3次清洁取暖专题调研,对全国23个省1287个县(区)3061个行政村1.8万余农户进行了入户调查,分别与河南、山东和山西3省15个县(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清洁取暖项目实施单位进行专题座谈,发现在推进农村清洁取暖过程中,地方政府感到“压力山大”,而农户则反映“用不起”。
  压力来源于时间紧、任务重。山西长子县的一位负责人表示,该县从2017年7月开始推进清洁取暖,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缺乏实地调研和有效评估,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仓促推进,出现气源短缺问题,使得已经拆除燃煤炉具的用户无法正常取暖。本想为老百姓办好事,实现温暖过冬,结果却适得其反。“市里定的任务是到2021年平原地区要实现100%清洁取暖,全县9万户的任务,目前只完成了3万户,剩下的6万户压力很大。”
  资金问题也是压力之一。山西某市目前主要依靠政府补贴推进“煤改电、煤改气”,按照规划,全市需改造约74万户,2017年改造完成12.8万户。如果要完成所有的清洁取暖改造任务,还需要投入资金80亿元,除去中央及省财政补贴的约20亿元,还存在60亿元的资金缺口。而该市2017年公共财政可支配收入尚不足10亿元。
  地方政府叫苦的同时,农户也反映“用不起”。北京地区的“煤改气”成效显著,并在2018年7月上调了补贴,但据中国能源报记者的调查,“用气太贵”是煤改气后村民的第一感受。有村民算账,以前拉一车煤能烧3年,屋里还暖和,现在同样的钱烧气一年就没了,还舍不得烧那么热。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在河北、山东调研时发现,大部分农户表示,烧煤取暖,每个采暖季只需2000元左右,但改为燃气壁挂炉以后,即使政府有补贴,自己仍然需要掏4000元左右,比原来燃煤采暖高出一倍。
  更多的农户和业内专家担心取消补贴以后的承受能力。山西某县有一个村相对富裕,改造之前大多数村民已用上水暖炉取暖,每年用煤3-4吨,年采暖费用3000-4000元,煤改气以后,在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即便非常节约,年采暖费用也增加了1000元左右。虽然大多数村民表示能接受,但非常担心取消补贴以后怎么办。一位村干部说:“能不能改得起?改完以后能不能用得起?如果补贴没有了,采暖会不会被打回原形?”
  任务重压之下:
    政策理解有偏差,推进过程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