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行业法制 > 三农 >

贾洪涛:村社一体化 三产融合闯新路

2018-09-26 15:54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浏览:手机版

  村社一体化 三产融合闯新路
  ——记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永兴村党支部书记贾洪涛

  本报记者刘伟林
  九月的黑龙江,沃野上一派丰收景象,金黄的稻穗随风飘荡,颗粒饱满的玉米闪着金光。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永兴村宽敞的广场上,富裕的农民每天傍晚都要扭起具有民族特色的秧歌,与美丽的秋景浑然天成,一派富裕、和谐的景像。
  永兴村,十年前还是一个欠外债20多万元的“空壳村”,如今已成为村级资产资源积累达到2亿元、农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实现2.3万元的全国文明村。变化离不开一个人——村党支部书记贾洪涛。
  选准带头人,有了方向感
  1973年出生的贾洪涛是土生土长的永兴村人。2007年,在外闯荡十多年,拥有多家物流公司和数千万资金的贾洪涛回到家乡。路还是原来的路、房还是原来的房,衣锦还乡的轿车还陷在了泥坑里。“当时,我看着那条惟一村里通往外界的路,头都大了,由于我在村里的人缘好,是村民们一点一点把我的车从泥坑里推出来的。”贾洪涛回忆说。
  乡亲们推出了轿车,也拨动了贾洪涛回乡带领乡亲们致富的信心。这一年,他把公司转让出去,开始回村创业。2008年,经过村里选举贾洪涛当上了这个村党支部书记。
  贾洪涛上任后,他与村民一起研究制定了永兴村的5年发展蓝图。他拿出80万元修好了村内的道路,不但实现户户通,而且通到了田间地头。他带领班子成员积极与水务部门沟通,自己又垫付50多万元资金,新打了41眼抗旱井,同时修建1300米长主干渠1条,5000米长支渠5条,控制水闸12座,确保全村旱地、水田旱能灌、涝能排……
  2008年2月,贾洪涛带领村民在北林区成立了大成福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自掏腰包200多万元购置设备,为入社农民支付土地流转金和工资。
  “党员干部带头干,农民群众跟着看,看好以后跟着干。”这是贾洪涛一直说的一句话。真情投入、科学规划,永兴村有了凝聚力,发展找到了方向。
  村社一体化,多渠道增收
  从2008年起,村“两委”班子成员先后牵头成立了大成福水稻、蔬菜、农机、烟叶4个专业合作社,两年时间组织全村1.72万亩耕地全部入社,实现了统一规划、规模经营、分工分业集约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农民实现了土地经营、入社分红、外出打工、发展非农产业等多渠道增收。
  合作经营之后,经过平整地铲除田埂,化零为整,大成福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仅靠铲除田埂和充分利用地边地角就增加了100多亩耕地,增产10多万斤粮食。
  2017年,“大成福”重点投资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优质稻米生产。按照欧盟标准,生产有机水稻2400亩、绿色水稻2000亩,并实行全程监控管理。对按标准生产的社员,水稻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4元的价格收购。
  2012年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牵头,成立了由永兴村村委会控股25%、实行“村社合一”体制的大成福农工商贸易有限公司,统一经营管理4个专业合作社。4个合作社负责种植、米业加工厂负责加工、农工商贸易公司负责对外营销,构建起村、企、社、民大合作的立体化、复合型农业经营体系,走出了一条“农民+产业合作组织+村集体合资入股龙头企业”的复合型发展模式。这些合作社不仅流转了本村的绝大多数土地,还把触角延伸到附近的11个村和一个农场,共拥有种植基地3处,辐射面积5.5万亩,是本村耕地面积1.72万亩的3倍之多,大成福农机合作社还为北安龙镇代耕土地4万多亩。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