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行业法制 > 三农 >

河湟谷地崛起富硒产业

2018-09-06 13:30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浏览:手机版
  本报记者 郜晋亮
  滔滔湟水,滚滚千年;河湟谷地,沃野良田。清代诗人张思宪有诗盛赞:“湟流一带绕长川,河上垂杨拂翠烟。把钓人来春涨满,溶溶分润几多田?”这里描写的不是别处,正是自古就有“海藏咽喉”之称的青海省海东市。肥沃的土地带给这里的除了丰饶的物产,还有更为神奇的东西——硒。
  2010年,青海省第五地质勘察院首次在海东市平安、乐都一带发现了840平方公里的富硒土壤资源,其硒含量达到了足硒或中等富硒水平,且浓度适中,无伴生有害元素。
  这种被国内外医药界和营养学界尊称为“生命的火种”的东西,在海东市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沉睡了太久。此地产出的马铃薯、大蒜、瓜果、鸡蛋、牛羊肉等皆因富硒而开始被赋予新的价值。惊喜之余,如何做好富硒文章,实现富硒产业兴旺,也成为了海东全市上下的一个新课题。
  深挖产业潜力:推进深加工,延伸产业链谈起海东的富硒产业,不得不说到一个人,她就是平安区德利鑫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李小玲。凭借多年蔬菜种植和销售的经验,2016年3月,李小玲带领自己的团队果断转战平安区祁新庄村,组建德利鑫种植合作社,开始精心布置自己的富硒蔬菜种植基地。
  作出这样的抉择,李小玲看上的正是富硒资源。
  “现在蔬菜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平安区硒资源丰富,生产出的蔬菜品质优、营养好,在市场上很受欢迎,需求量很大。”李小玲分析说,“富硒为蔬菜带来增值的同时,也有效地带动了当地菜农增收。”
  像李小玲一样相中海东富硒资源的人不在少数,由此开发出的富硒产品也五花八门,富硒大蒜、富硒马铃薯、富硒燕麦、富硒蚕豆、富硒苦荞等,数不胜数。不过,要做好富硒产业,却不仅仅是开发单个产品这么简单。
  海东市副市长李青川表示:“目前,海东富硒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面临‘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等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富硒产业要实现大发展,必须走推进深加工、延伸产业链的路子,才能有效提升产业的效益,才能充分释放产业的内在活力。”
  2014年,乐都区富硒大蒜产业园落成,青海恩露生物科技公司正式入驻,目的是开发一款特色产品——富硒黑蒜,让一颗蒜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都发挥到极限。当时,这里的蒜农还无法理解为什么把新鲜大蒜做成黑蒜,有的根本不知道它是什么样的东西。而几年后,富硒黑蒜俏销江、浙、沪,他们才恍然大悟。(责任编辑:刘晓方)
  现在,李小玲也在琢磨,如何把自己的富硒蔬菜做成产业,正准备向蔬菜深加工领域迈出第一步。
  铸就产业品牌:造河湟硒谷,看高原硒都
  “想要做出品牌,做好品牌,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多年从事富硒产业发展和富硒品牌建设的海东市平安区富硒管委会主任周起福说,“从2015年被授予‘中国十大富硒之乡’的称号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高原硒都·健康平安’区域品牌的打造,借品牌建设来提升产业效益。”
  每年,平安区都会邀请一大批科研院所以及湖北恩施、江西丰城硒产业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为发展富硒产业,打造富硒品牌把脉支招,也会借助国内农交会、硒产业发展展销会等平台,把海东的富硒产品送上外地人的餐桌。这是平安区总结出来的宣传和推介当地富硒品牌最直接也最实用的办法——“请进来,走出去”。
  海东的富硒农产品要走上更大的舞台,品牌的建设是必须闯过的重要一关。海东市农发委副主任韩秦说:“要闯过这一关,必须做好两件事,一是要向广大消费者普及宣传有关硒与人体健康的知识,让他们能够了解和接受富硒农产品;二是要大力生产、开发、推广富硒产品,推进富硒产业化发展。”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