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评论 >

中教评论:应对“单独二孩”,教育更应未雨绸缪

2014-03-01 13:15来源:中国教育报浏览:手机版

 本网讯  随着各地陆续公布放开“单独二孩”的地方实施细则,中国人口形势将会出现什么变化,是否会像专家所预测的那样,形成一个生育高潮,从而衍生为对各类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高潮,所有这些行业是否需要从现在开始做好准备,以免高潮到来时措手不及,如此等等,一时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

  毫无疑问,教育是同“单独二孩”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领域。“单独二孩”不但同样需要经历从学前教育到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而且可能对优质教育资源提出更高要求。因为决定生二胎的“单独”夫妇,往往对第二个孩子的问世可能带来的经济和精力负担有过周密考虑,没做好各方面准备,不会轻易冒险。因此,教育界要比许多其他行业更全面而周全地做好准备,才能满足国家、社会和家庭的要求。

  然而,未雨绸缪不能建立在凭空想象的基础上,缺乏科学的预测,无法设计出符合实际的合理可行的方案,最后或者是估计不足,满足不了需求,或者估计过高,造成资源浪费。今天各行业在迎接“单独二孩”时必须先做出一个判断,相对现有的设施、人力和其他资源,包含“单独二孩”的新生代到底会达到怎样的数量,会有什么全新的要求?由于中央做出放开“单独二孩”的决策是基于作为独生子女一代的80后进入婚育,这个群体自身规模较小,生育意愿明显不强,所以,随着“单独二孩”出现,若干年后学龄儿童绝对量的增加有可能相当有限,很大程度上仅仅弥补了生育不开放可能出现的人数下降。如果这一判断成立,那么“单独二孩”对教育的影响可能更多地反映在教育资源的质量和均衡配置上,因为除了局部地区和学前教育之外,我国基础教育的资源并不紧张,稍作调整应该可以满足需求。

  但是,虽经多年努力,我国的基础教育资源分布仍然不均衡,不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甚至同一个地区不同地段之间也存在不小差距,择校热高烧不退,学区房又进入癫狂状态,都反映了这一点。如果说高考指挥棒在高中阶段表现得更明显些,那么,高中乃至初中阶段的教育资源不均衡,则直接将过度竞争往前推至小学甚至学前,进一步恶化了应试教育的负面后果。

  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高、财政教育投入持续增加,硬件设施方面对教育资源均衡化的要求开始逐渐弱化,相反,师资、教育管理和教学模式方面的要求更显突出。在享受了“大学扩招”实在好处的“单独”夫妇看来,接受良好教育是个人成长中的必经阶段,他们为抚育第二胎孩子开列的账单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教育开支,届时优质教育资源将像今天的无污染食物一样成为生活必需品。加上这一代人对公平过于强烈的追求,会使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和初中在资源配置上的不均衡显得更加突兀而难以接受。

  当前教育资源中最紧缺的是师资。由于应试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其中有不少除了题海战术之外,不知道还有其他教学方法。几年前,上海市特级语文教师于漪在一次研讨会上曾不无忧虑地指出:“现在年轻教师不会上课,因为他们上学期间只学过‘一课一练’”。改变教师要比改变其他任何要素都难,而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又比其他任何要素都重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明年算起,第一批“单独二孩”将在6年后出现,一线师资的优化和教学方式的改进必须抓紧了,如果再加上均衡化目标,那未雨绸缪的时间确实不算充裕了。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考虑,为“单独二孩”所作的一切准备必须有利于整体推进中国教育的突围,如果志存高远,同时又脚踏实地,且方法对路,那无论今日的准备是否对应于“单独二孩”未来的需要,都可以收获中国教育内在提升的结果。这才是讨论应对“单独二孩”所带来挑战的真正价值。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