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图片新闻 >

“牛皮哥”林春平:被吹破的人生

2013-11-22 18:22来源:温州网浏览:手机版
本网讯     收购美国大西洋银行,

    一个谎言把他从地面捧上云端;

    虚开增值税发票,

    “牛人”瞬间跌落神坛。

    当冰冷的镣铐刺破真相,

    一个人的闪耀变成一众人的黯淡。

    被构建在泡沫之上的绮丽,

    注定坠亡。

2013年6月13日,温州市中院大审判庭,林春平在庭审现场不时回头向后张望。

    从收购美国“大西洋银行”的商界奇才,到骗局败露后的“牛皮大王”,再到因虚开增值税发票沦为阶下囚,林春平在一年多时间里,完成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善于豪赌的他,因一个国际玩笑变得家喻户晓。但命运如此认真,不甘做实业的他,既然选择了这个冒险游戏,就注定会有满盘皆输的一天。

    11月19日,温州市中院对林春平作出一审判决,林春平因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税款发票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面对判决,林春平差点没站稳。而他的人生,事实上在登上神坛那天起,已经摇摇欲坠。

    传说中的林春平

    林春平真正频繁地进入公众视野,始于2012年1月份。而在此之前,他留给外界的印象仅是一名默默无闻的米商,靠经营“春平大米”还有那鲜为人知的“春平罗汉果”饮料混迹于商界,熟悉他的人称:生意不算景气,在温州属于小企业一类。

    但林春平是个善于营销的高手。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称,林春平曾向他介绍自己的企业,“讲得滔滔不绝,有板有眼,说在黑龙江有个很大的粮食生产储备基地,起初我也信了,很久后才知道,确实有这么个基地,但不是他的。”该人士笑称,“我在商场也混了几十年,看人算是准的,但看不出他有什么破绽。”后来他还特地摆宴,邀了一帮商界的朋友请林春平吃饭,希望能有合作机会,结果原本预定的十人餐桌,因林春平另外又带了四个人过来,只得临时加凳。

    更让该人士惊讶的是,席间林春平反客为主,抢着要埋单。“这种情况我还是第一次碰到,当时我只感觉这人不拘小节,而且酒量不错,非常豪爽。”后来多次接触,该人士进一步摸清了林春平的性格:“喜欢众星捧月的感觉,在任何场所,都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而且出手挺阔绰。”

    这是林春平“成名”之前的一个真实缩影,他确实经营着实业,又虚构着自己的产业,靠此维持着不大不小的朋友圈,并习惯在其中扮演“大佬”的角色。

    但到了2012年1月份之后,一切发生了戏剧性变化。

    当月的某一天,林春平公开发布了一则招聘“美国大西洋银行”职员的广告。事后回顾这则颇为蹊跷的广告,外界至今怀疑这是林春平放出的一个诱饵,经媒体报道后,林春平的传奇之路就此开始。

    而一名与林春平有过多次接触的媒体人士回忆:“在出现收购美国银行之前,林春平曾找过我,说有个大新闻,我问是什么,他说自己准备收购美国一艘退役的航空母舰。”该媒体人士称自己当时无语,后林春平也不再提起此事。

    收购航母之路没了音信,但收购美国银行的消息却开始铺天盖地。国内诸多知名媒体大肆报道,“商界奇才”、“华人骄傲”等称号接踵而来,经过近2个月的集体炒作,声名鹊起的林春平后来拥有了市政协委员和慈善大使的头衔。

    林春平开始习惯以一名金融家的身份,曝光在闪光灯下,满面春风,出口就是“汇率”、“借贷”,并对国内的金融秩序指指点点,并放言:“十年内要再买五六家银行。”

    对于林春平身份的瞬息转变,原先圈子里的朋友都觉得纳闷。“之前只知道他是卖米的,从没听他提起涉足金融领域了,但我们看到电视上这么多报道,也就相信了,还私下里开玩笑说他太低调了,瞒着大家独自赚大钱。”前文那位不愿具名的人士称,林春平并未因此疏远他们,“仍和我们走得挺近,有饭局也会赶来,但他的话题更多地开始谈政治、谈资本,我们听不太懂,也没兴趣,但他自得其乐。”在他看来,林春平还是以前那个林春平,仍喜欢侃侃而谈,仍习惯被人关注,只是他的电话开始变得特别多,穿着也开始变讲究,总是以一身西装出现。

    “成名”后的林春平

    直到2012年3月初,温州本地一论坛上出现一则帖子,对林春平收购美国银行一事发出质疑。

    这名神秘发帖人,是温州一家企业的老板林威(化名),他与林春平素未谋面,只因他曾在美国银行工作过,所以对美国的金融市场有着深刻的了解。他的帖子质疑的是林春平这家所谓银行的盈利模式,在林威看来,这样的操作模式,短期内能如林春平所言“收益几十万”是不可能的。

    “我当初并没怀疑他收购的举动,只是觉得这样不靠谱的经营方式,应该引起重视。”事后,林威坦言。

    3月2日下午,温州都市报记者注意到这个信息后,认为林春平有必要出面解答这一疑惑,于是打电话约了他进行当面采访。

    林春平当时在电话中豪爽回复:“我在杭州接受采访,正面报道的,现在已在回去的路上。我们温州的媒体,更应该支持老乡,澄清网络传言。”

    记者如约来到林春平位于高新园区的那家“春平公司”,半个多小时后,仍不见其人。打电话过去,他称自己的车堵在高速上了,让再等等。

    这一等就是2个多小时。而正是这个时间段,记者将这家面积不大的公司逛了个遍。

    在一名财务办公人员的房间,记者翻阅了四张办公桌上的所有文件夹,发现基本都是空白页,没有任何业务往来的单据,而一名女财务对此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楼下一名保安称,这家公司是最近刚搬过来的,平时没几个人,也很少有客户前来。

    直到当晚7时多,林春平才出现,身着西装打着领带,身后跟着拎包的人,颇有派头。他将记者请至办公室,并从办公桌下掏出一碗方便面,狼吞虎咽起来,一边招呼记者坐,一边自己聊开第一个话题:“平时生意忙得团团转,晚饭基本就靠这方便面解决。”

    他几乎不给记者提问的机会,随后一直在回顾自己创业的艰辛,似乎沉醉其中。

    好不容易逮到一个停顿的机会,记者提出能否看下银行执照,他开始变得顾左右而言他,称签过“保密协议”,还是“商业机密”,不能出示。

    随后,林春平开始问记者对美国银行了解如何、英语水平怎样,得知记者“大学毕业后很久没接触英文单词”之后,过了许久,他才显出一副非常勉强的样子,称一般情况是不能出示银行执照的,“但我对你还比较信任,想必你也不会泄露我的商业机密。”随后,他让秘书拿来一份全是密密麻麻英文字样的文书,称这就是银行执照(事后证实,这是一份美国当地政府出具的一家公司注册过的证明)。

    但记者注意到,所谓的执照上,关于银行的名称为:“USA NEW HSBC FEDERATION CONSORTIUM INC.”,译文是:“美国新汇丰联邦财团公司”。

    “为什么没有BANK(银行)字样?”记者单刀直入。

    这话似乎引起了他的反感,他开始训斥记者没有专业知识,“你根本不懂美国的银行业,要BANK有什么用?我这个能存款能取钱,跟有没有BANK没有关系。”随后抢回了那份所谓的银行执照。

    见记者一脸疑惑,林春平做出了一个让人难以意料的举动:他转身回到办公桌前,从包里掏出一大沓钱币,非常气愤地砸在桌上:“你看,我有没有钱?我平时出门就带这么一大叠美金,要收购一家银行还不容易?”因为砸得太重,这一捆钱散开了,上面是美元,下面是一摞日元。

    初次交锋,不欢而散。下楼离开时,记者看到了林春平停在楼下的一辆奔驰轿车。根据车牌,记者查询到这是一辆刚刚购买的二手车。

    有6000万美元收购银行,还要买二手车?这更让人疑惑丛生。

    而在事后,很多人不解,林春平撒谎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这个不解,在采访过程中也让记者纠结。林春平自然没有给出答案,但不少银行业内人士曾做了个分析推测:可能是为了集资。林春平公开的说法是为了吸引国内的小额存款,并希望有人能入资他的银行。这笔钱流入他手里,再支付一定利息,事实上就是温州老高的升级版。

    被揭穿的林春平

    这次接触后,记者已经不再只是质疑其盈利模式上的问题,而是对这家“大西洋银行”是否存在,产生强烈的怀疑。

    接下来的几天,记者联系了在美华人、律师、商会等,开始从外围调查这家银行存在的可能性。

    因为时差的关系,记者每天从晚上9时,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三四时。彼时,网络的质疑声也在进一步放大,全国媒体都瞄上林春平,大家都在想方设法第一个拿到关键证据。

    起初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对美国金融行业并不了解,林春平注册的这家“新汇丰联邦财团公司”究竟能不能从事放贷业务、算不算银行这些问题,都是一个未知数。

    这时,一名深喉通过微博私信找到记者。此人便是在网络上第一个发帖质疑的林威,他凭借自己在美国银行多年的工作经历,给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他花了1个多小时的时间,向记者详细介绍了美国银行的类别,成立的条件,如何向监管部门查询,并称作为一家州许银行,证明这家银行是否存在的关键环节,在于特拉华州州务卿的说法。

    此人一直不愿在媒体上现身,但给记者的采访带来极大的帮助。此外,林春平事件过去许久后,他还两次匿名,每次捐款10万元给温州都市报慈善分会,他认为《温州都市报》公正,他希望报社能将这笔钱用到贫困儿童身上。

    林威一直与记者通过电话、网络保持联系,在他的建议下,《温州都市报》分别与特拉华州银行监管专员署、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美国华盛顿大学法学院、美国IRS(税务局)等取得联系。在3月6日晚上,更是意外地收到特拉华州州务卿的官方回函,证实“这不是,从来就不是一家金融机构”。

    2012年3月7日,《温州都市报》揭露林春平骗局的稿件刊发,引起轩然大波,这是国内媒体第一次彻底揭穿了林春平的谎言。3月8日凌晨1时53分,新华社刊发稿件《温州商人虚构“收购美国银行”事件真相调查》,更是对此事盖棺定论。

    稿件刊发次日,记者一天内接到了80多个电话,大部分是外地媒体的记者,了解事件的整个经过。

    林春平编造了一个弥天大谎,经发酵后,全国各地的记者纷至沓来。当2个月后,谎言戳穿,他们再次从各地飞至温州。但这次,他们的选题则是“打假”。

    在稿件刊发前一晚,记者与林春平通过一个电话。

    记者:为何在特拉华州银行监管专员署查不到“新汇丰银行”的注册信息?

    林:现在还在试营业,当然查不到。

    记者:可是银行监管专员署的人说即便试营业,也要注册,这怎么解释?

    林:(没有回答)

    记者:我们委托的律师发现,贵公司营业执照都没取得,这是怎么回事?

    林:(没有回答)

    当记者想再提问时,林春平说了一句:“我告诉你啊,你去查查有没有‘新汇丰’这家公司就行了。”

    而当记者想问“‘新汇丰’这家公司确实查到了,但如何证明它是银行”时,林春平已挂断电话。

    半个月后,当林春平在华侨饭店召开发布会,向全国媒体公开道歉时,记者再一次见到林春平。发布会开始前,他低着头坐在门口,默念那封道歉信,当记者从他身边经过时,打了个招呼。

    他抬起头,自始至终没有回应,只是目光空洞地看着记者,许久,许久……

    潜逃的林春平

    从“商界奇才”沦为“吹牛大王”,林春平头上的光环只闪耀了2个月,便黯然失色。而不久后,他的命运再度发生戏剧性转折。

    2012年6月初的一天,林春平租在市区蓝江软件园的公司门口,园区工作人员将一张醒目的公告贴在大门上。公告内容显示:软件园已与该公司解除租赁合同,收回租赁权并清场。大门内的林春平公司,早已人去楼空。

    同样,位于市区吴桥路的春平香米销售点也卷门紧闭,门上贴着一张水费催缴单。附近商户说,该销售点在十多天前就关门了,之后经常会见到手持米券的市民找上门。

    这一切,发生在“大西洋银行”破绽百出,林春平无力招架之后。与此同时,一则林春平失踪的传闻在坊间不胫而走。

    当时已有部分人收到可靠消息,林春平并非因为“银行家”的谎言被戳穿或公司经营不善失踪。他是负案在身,畏罪潜逃。

    很快,林春平“失踪”得到官方确认。

    6月上旬,记者多方证实,林春平因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且数额巨大被我市警方调查,后行踪不明。2012年3月,我市警方开展严厉打击经济犯罪的“破案会战”,与税务部门深挖排查涉税犯罪案件的线索。通过对相关线索的排摸,警方发现并初步掌握林春平等人有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重大犯罪嫌疑。

    在对林春平展开调查时,自知违法犯罪事实可能暴露的林春平于2012年5月23日逃离温州。5月30日,专案组在公安系统内部网络通缉林春平。

    犹如惊弓之鸟,林春平带着几件简单的行李,匆匆地来到了广东珠海。

    通过房产中介,林春平看中珠海某高档住宅区作为匿藏之处。这个住宅区2011年底交付使用,是当地较高档的小区,百平米套房月租金在五千元左右。去年6月3日,他与房产中介签订租期一年的租赁合同。登记时,林春平使用的是假身份证。

    租在小区的6天时间里,林春平很少出门,只在一天晚上趁天黑去书店买了几本有关“刑诉法”的书籍。

    直到2012年6月9日晚,守候在小区门口的多名便衣警察在将准备外出的林春平抓获时。

    林春平归案后,温州本地收网行动全面开始。当夜,本地抓捕组出动60余名警力连夜搜捕,抓获6名涉案犯罪嫌疑人。

    2012年6月11日上午,温州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林春平特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侦破情况。

    专案组调查,林春平本人及以他人名义注册了5家公司,通过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中介人,向广东、福建、江苏、上海、湖南等全国22个省市的企业大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涉及虚开金额数亿元,税额上亿元,造成几千万元的国家税款损失。

    几个月的时间,林春平经历了从地面到云端,再从云端跌至谷底的变化。吹牛买银行,从神话到笑话;虚开增值税,从牛人到犯罪嫌疑人。这个变化反差之大,让人始料不及。

    “阶下囚”林春平

    2013年11月19日下午,市中级人民法院,低着头的林春平被法警带到审判庭。当天,温州中院对被告人林春平作出一审宣判,林春平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今年6月13日,林春平案一审在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

    站在被告席上,林春平显得很淡定。或许,被告席对他而言,并不陌生。他曾因犯信用卡诈骗罪,于1998年4月15日被鹿城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

    也或许,有这么一段前科,让林春平应对公诉机关的指控,变得更加“得心应手”。善于“豪赌”的他,连应诉中也抛出了“三连炸”,但“炸”的似乎都是哑弹。

    面对指控,林春平站在被告席上的开场白是:“我认罪,但这不是我个人犯罪,而是单位犯罪。这好比天气,今天下雨,那就是个下雨天,一看就清楚。”他的辩解信誓旦旦,还扯上了当天的天气。

    当然,法院在查明事实后,就“是单位犯罪,还是个人犯罪”给了他一个说法:林春平在经营温州春平丽泰米业有限公司、温州哈同商贸有限公司两家公司期间,主要从事虚开发票犯罪;之后又设立温州双频实业有限公司、温州市中寿进出口公司、温州唐古实业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实际掌控五家开票公司的运作。林春平借用公司名义,犯罪所得归于自己,对其应按自然人犯罪进行定罪量刑。林春平提出应按照单位犯罪的规定进行处罚的理由,与事实、法律不符,不予采纳。

    在当天的庭审中,林春平还表现得很“大气”,他替涉案的几名下属向法庭求情:“他们就是打一份工,希望对其他人减轻处理,我该怎么判就怎么判。”

    当时,就有旁听人员这样评价林春平的“求情”——这是林春平的“聪明”之举,如此表态求情,既显示出他的“高姿态”,也同时博取了同情,因为他知道罪责难逃,不如卖个“顺水人情”以博好感。

    但是,他的“求情”,似乎没有效果。法院方面表示,涉案的5名员工确实有从轻处罚情节,但与林春平的“求情”毫无关系,只与事实有关。

    林春平对在他公司担任出纳的两名“90后”女员工程某、余某似乎特别愧疚。在宣判那天,林春平就紧挨她们身边站着,他时不时瞄下她们,想表达这份愧疚。可是,程某、余某对昔日老板的这个举动连头也没抬。这份愧疚来得太迟。

    为了想减轻罪责,林春平落网后,曾向侦查机关揭发了一起受贿案——原工商银行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行长、党支部书记吴某受贿。

    谁知道,吴某受贿案一查,原来那名行贿者就是林春平他自己。对于林的检举,温州中院在一审判决中这样认定——“林春平到案后揭发他人受贿的事实成立,由于林春平是行贿人,不能认定其有立功表现。林春平到案后虽有一定的认罪表现,但尚不足以对其从轻处罚。”

    算盘打错了,这次揭发又一次成了林春平自作聪明的一场“闹剧”。

    “按理说,5家企业都可以成立集团了,可是这5家公司一套人马,员工一共才20来人”。公诉人曾问林春平,5家公司是不是有真正经营。林说,都是有的,但具体交易金额他不清楚,“可能虚的东西多一点”。

    对于这点,被告人温州春平丽泰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某和财务经理李某倒是道出了实情。胡某说,林春平控制的多家公司给其他公司开具增值税发票,这些发票没有货物交易,这在公司是公开的秘密。李某说,这几家公司主要是虚开增值税发票收手续费,就春平丽泰公司经营一点大米。

    林春平的公司实际业务量一年为2000万元左右,而8个月时间销项虚开的金额却有5.2亿元,说明其中绝大多数是虚假经营。

    法院查实,2011年9月至2012年5月,为赚取4%至6%的开票手续费,林春平等人向全国各地计315家受票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共计1266份,价税合计金额为5.2亿余元,税额7600多万元。

    为弥补进项抵扣,在2011年8月至9月期间,林春平指使员工被告人胡某在辽宁省锦州市设立锦州中富农产品有限公司,虚构农产品收购事宜,并虚开增值税销项专用发票给自己控制下的另外两家公司,从而向税务部门抵扣增值税专用发票5563份,价税合计为6200多万元,抵纳税款720多万元。同时,林春平以支付手续费的方式,从广州等地购买137份海关完税凭证,用作抵扣进项税款,价税合计为8.5亿余元,抵纳税款1.1亿余元。

    这137份海关完税凭证哪来的?林春平说,是他花了400万元从他人处买过来的。经鉴定,这些海关完税凭证均系伪造。

    11月19日下午3时30分,温州中院一审宣判,林春平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税款发票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听到宣判结果时,林春平差点没站稳,戴着冰冷手铐的左手臂赶紧蹭住被告席栅栏,才稳住了身体。

    “肯定要上诉”——这是辩护律师金克明在宣判后推测的林的意思。因为,在这之前,林春平曾说了对自己量刑的一番“考虑”,15年以内不上诉,无期徒刑一定要上诉。

    上诉的胜算有多大?林春平其实也不知道。

    这个“不知道”,就像之前他撒下的弥天大谎一样,到底何时会被揭穿,当时他同样也是“不知道”。(温州都市报胡建国 叶淦 黄云峰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